小儿咳喘气难平,重用麻黄显奇功
· 戚正涛
· 硕士研究生,中医师。擅长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尤其是中医经典辨治发热、咳嗽、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胃痛、心力衰竭、失眠、焦虑等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 【出诊时间】
周六上午(龙溪总院,特诊);周三晚上(龙溪总院,急诊2诊室)
【导读】麻黄不仅能发汗解表,更是平喘之要药。对于咳喘属邪实者,皆可配伍使用并倚为君药,而并无过汗伤阳之虞。如若顾虑过多,不敢放胆使用,反致疗效不彰。
10月27日夜诊,正哥接诊一4岁男童,咳喘频作,呼吸窘迫。因为呼吸实在太费力,脸蛋及嘴唇憋得通红。仔细询问发病经过,原来素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昨日开始出现咳嗽,咳黄痰,伴鼻塞流清涕,当时无发热,无气促,未予以留意。今晨开始气促并逐渐加重,鼻涕转淡黄色,遂到外院儿科门诊就诊,予以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雾化吸入及中药治疗后无缓解。检视其中药,主要为射干麻黄汤加减,其中炙麻黄用量3克。
刻诊患儿呼吸急促,咳痰及鼻涕色黄,无发热,汗出不多,胃纳欠佳,饮水一般,大便尚可。查体:患儿面色及口唇鲜红,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干啰音,以右中上肺为甚。舌红苔黄腻,指纹组大色青,脉数。行DR提示:急性支气管炎。
结合四诊,考虑为痰热闭肺之喘证,遂予以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宣肺平喘,宣降表里;合升降散升清降浊,疏散风热,疏通上下;并佐以化痰通络行气之品。
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10月30日二诊,服药2剂后咳喘即明显好转,现已无明显气促,间断有阵发咳嗽,仍有鼻塞,无明显喷嚏鼻涕,胃纳尚可,时有腹痛,大便两天一次。患儿服药后无大汗出或精神烦躁等情况。查体:口唇及面色转为淡红,双肺停诊呼吸音基本转清,舌淡红苔白稍腻,脉浮,指纹色青粗大。考虑喘平咳减,于是减少麻黄及杏仁用量,加用白术以健脾:
11月7日三诊,现已无咳嗽及气促,鼻塞流涕亦平复。胃纳尚可,大便两天一次,夜晚稍有鼻鼾声,舌淡红苔白浊腻,指纹粗大色青,脉浮。考虑小儿喘证多以外感引动伏痰而诱发,外感已除,咳喘平复,当乘胜追击,“发作期治肺,缓解期治脾”,健脾化痰以避免反复发作。
随访至11月13日,患儿无明显不适,无咳嗽咳痰,无鼻塞鼻涕,胃纳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润,脉细,指纹淡青,继续以前方稍作加减以调其体质,防邪气易复,卷土重来。
该患儿呼吸窘迫,以至于影响讲话,咳喘之重确属少见。前医予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整体辨证思路准确无误,然方中蜜麻黄仅用3克,病重药轻,故难以奏效,将麻黄用量改为8克后疗效明显增强。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见其主要功效是平喘。方中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宣肺平喘,不在发汗。临床上但凡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升降散,出自清《伤寒温疫条辨》,本方有升有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因之命名“升降散”。
正哥常将麻杏石甘汤与升降散合方,治疗外感发热咳喘等疾病。因麻杏石甘汤主要是宣通表里,升降散主要还是沟通上下,二者合用,表里上下皆通,肺与大肠同治,可使气机通畅,邪无所附。
另外麻黄为治乱之猛将,可发汗退热,可宣肺平喘,可散寒解凝。欲疗重症,必用重剂,正哥经常用大剂量麻黄治疗外感高热、咳喘等疾病,并未见到有过汗伤阳、令人心烦等明显不良反应。所以临证之时,不必畏首畏尾,只要辨证准确,可以放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