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1

文 / 健康点
2021-11-15 00:08

杭白芍-功效与作用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杭白芍即浙江杭州白芍,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称炙白芍,还有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杭白芍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杭白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

杭白芍的功效:

杭白芍即浙江杭州白芍,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炒白芍又称炙白芍,还有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杭白芍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的功效,杭白芍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等,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杭白芍。

药名:杭白芍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

药材基源:杭白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及毛果芍药的根。

炮制:

1、白芍《金匮玉函经》载:"刮去皮。"《雷公炮炙论》:"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上了,锉之。"《世医得效方》:"去芦,铡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条,浸至六、七成透,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经效产宝》载:"炒黄。"《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炒用性缓,柔肝,和脾,止泻。

3、酒白芍:《扁鹊心书》载:"酒炒。"《汤液本草》:"酒浸。"《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本草崇原》:"切片,酒润,覆盖过宿。"现行,取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黄酒10kg。酒制行经,止中寒腹痛。

4、醋白芍《纲目》载:"醋炒。"现行,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米醋15kg,醋炒敛血、止血。

5、土炒白芍《时病论》载:"土炒。"现行,取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倒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6、白芍炭《丹溪心法》载:"炒成炭。""烧灰存性。"《医学纲目》:"煅存性。"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制炭止血。此外,还有煨白芍、盐白芍、麸炒白芍。

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杭白芍的作用:

杭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1、杭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2、杭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3、杭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4、杭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5、杭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杭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杭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8、杭白芍治消化性溃疡:白芍200克,甘草150克,白胡椒2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口服。可连服2个月。

5、杭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杭白芍治肌肉痉挛:杭白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0、杭白芍治高血压:白芍20克,生地15克,牛膝9克,钩藤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11、杭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12、杭白芍治骨质增生症:白芍4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杭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法,可能要数明代(16世纪)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中医认为人的皮肤悦泽与否和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脏腑病变,气血不和则皮肤粗糙,面部生斑。因此,该方剂从调和气、调理五脏的功能入手,从而美白祛斑。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甘草性平,味甘,有润肤除臭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口臭以及皮肤皲裂等。

杭白芍用药禁忌:

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1、《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2、《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3、《本草经疏》:"白芍药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4、《本草正》:"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

5、《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6、《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产后三者禁用。"

炒白芍-功效与作用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

功效与作用

炒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别名: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15g。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炒白芍的作用:

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有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1、炒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2、炒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3、炒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4、炒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炒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炒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炒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8、炒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炒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白芍汤

药物组成:白芍药、炙甘草、莲肉、山药、扁豆、龙眼肉、青黛、麦冬。

处方来源:《麻科活人》卷四。

方剂主治:麻后元气不复,脾胃虚弱,羸瘦,身无潮热者。

方剂功效:调脾胃,平肝木。

用法用量:合3-4剂,水煎服。

主治:平肝润燥

配方:茵陈蒿、柴胡、栀子炒各3克,白芍、赤芍、陈皮、麻仁(碾)、蜜炙甘草、麦冬、天冬各9克。

方解:茵陈蒿、柴胡、栀子、赤芍清热,白芍、麻仁、甘草、麦冬、天冬滋阴润燥,陈皮行气。

白芍茶

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

做法: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颈椎病晚期瘀血阻络者。

白芍炖乳鸽

材料: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鸽斩块汆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白芍地黄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生地、白术、茯苓、黄连、地榆、人参、山栀、天花粉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内痔出血,大便干燥。

归身白芍汤

组成:熟地黄、归身、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疮疡血虚之证。

白芍药散

组成:白芍药30克 牡蛎30克(烧为粉) 熟干地黄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锉) 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乌贼鱼骨30克 黄耆30克(锉) 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3克。

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青皮白芍汤

药物组成:青皮、白芍、柴胡、山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方剂主治:中风。风木太过,凌虐中州,脾土受攻,求助于食,善饥消食。

方剂功效:泻肝安脾。

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桂枝白芍汤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方剂主治: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服药后,身温、汗止者,可治;身冷、脉微,汗不止者,不治。

处方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白芍金铃汤

组成:杭白芍酒炒10克,川楝子(酒炒)、白菊花、刺蒺藜(酒炒)、炒枳壳、鲜竹茹、番泻叶泡(兑)各7克,广陈皮、制香附、酒黄芩各5克,广木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去渣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胃达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甚,恶寒腹胀者。

首乌白芍汤

组成: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 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丹参白芍茶

原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用途:妇女乳房肿痛。

柴胡白芍汤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丹参30克,板兰根3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湿,健脾。适用于HBsAg阳性者。

随症加减:伴急性乙型肝炎初期,症见纳呆,厌油腻,身倦乏力,腹胀闷,舌红苔腻,加藿香、川朴等;出现黄疸者,加车前草20克,茵陈加至30克;属慢性乙肝或伴肝区疼痛者加川芎、川楝子。

资料来源:黄大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白芍黄芩木通汤

组成:白芍2钱,黄芩2钱,木通8分,白术1钱,泽泻1钱,茯苓7分。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水泻,小便短赤。

黄连白芍汤

组成:黄连6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枳实4.5克 白芍药9克 姜汁25毫升(冲)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辛开苦降,两和肝胃。

主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神农本草也说:白芍除血痹,破坚积。在仲景时期我觉得,只是个人意见,白芍跟赤芍是不予区分的,统称芍药。临床上用芍药的时候,常常白芍赤芍各半使用。只是后来人们根据产地区分更加明显,其实中医并不在博,恰恰相反,在于约。不在形,在于神。正所谓大剑无锋美国,大巧不工是也。

白芍 酸 敛阴生津止渴 入厥阴经 通经活血 治心腹疼痛

芍药(白芍)

白芍,气纯正,微动,微收,微下,缓而厚重。入中下。善养血,敛阴,缓急。略有通小便之功。

注:白芍为血份及入肝之要药。养血养阴,缓能制急。

常用量,9至32克。

代表方:甘草芍药汤,逍遥散。

白芍味苦微甘微酸微寒,立冬生芽立春长,三月花荣秉厥阴风木气,茎上三枝五叶得土之情。白而略带红色。其气芳香入肝脾血分。上至于肺。能平肝益脾。敛虚热。护营阴。各随佐使取效。赤芍性味。但苦不酸。从乎火化。色赤形槁。不如白芍之润泽坚结。其功专司行散。无补益之功。凡痈疽疮疡一切血热血滞者。皆可用之。赤白两种。各随其花而异。

气平,味苦,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赤者破血)

芍药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腹者足太阴行之地,邪气者,肝木之邪气乘脾土作痛也;芍药入肺,气平伐肝,所以主之。血痹者,血涩不行而麻木也;芍药入心,苦以散结,故主之也。

坚积,坚硬之积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积也。寒热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热也,芍药能破之者,味苦散结,气平伐肝也。

诸痛皆属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气;苦平清肺,肺气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气,壮火则食气;芍药气平益肺,肺清故益气也。

《本草害利》酸寒收敛,凡胃弱中寒作泄,腹中冷痛,及胃中觉冷等症,当禁。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忌用,血虚有热者宜之。产后酒炒用,又曰产后忌用。丹溪曰: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酒炒用之可耳。时珍曰:产后肝血已虚,不可更泻也。可止血 降肺平肝 芍药 苦 破药 桂枝配芍药 一通阳 一破阴。

补虚药之补血药,6-15g煎服,气微苦而酸。生用或炒用。反藜芦。主治: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1.血虚证,本品补血之功,虽不及当归,熟地。但经配伍,可广泛用于血虚心肝失养所致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等诸症,常配伍其他补血药,与当归,熟地同用。2.肝阳上亢证,本品能敛肝阴,平肝阳,用治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滋阴潜阳之品,与龟甲,天冬,赭石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3.挛急疼痛,本品长于缓急止痛,其养血以柔肝缓急,尤其适宜血虚肝失所养,筋脉拘挛所致拘急疼痛,常与甘草同用,如芍药甘草汤。

4.盗汗,自汗证,本品功能敛阴止汗,可用于虚汗证,治阴虚盗汗,宜与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之品。治气虚自汗,宜与黄芪,白术等益气固表之品同用。治疗外感风寒,营卫失调和而自汗者,常与桂枝配伍,共收调和营卫之效,如桂枝汤。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白芍

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

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炒白芍

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偶见焦斑。气微香。

酒白芍

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炮制方法

处方用名有白芍、炒白芍、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①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洗净,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②酒白芍:取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 白芍片,用黄酒10kg。

③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醋白芍:取白芍片,加人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白芍片,用米醋15kg。

⑤土炒白芍:取定量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加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开放凉。每100kg白芍片,用灶心土粉20kg 。

炮制作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的功能。多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阴虚发热,烦躁易怒。

①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

②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③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

④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

性味归经

酸、甘、苦,微寒。归肝、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甘补酸敛,苦泄微寒,入肝、脾经。既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又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略兼清热,主治阴血亏虚、肝急、阳亢诸证,兼治体虚多汗等证。

功效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病证

(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2) 阴虚盗汗,表虚自汗。

(3) 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

(4)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5~15g; 或入丸散。养血调经多炒用,平肝敛阴多生用。

使用注意

反黎芦。

药理

本品有调节免疫功能、镇静、镇痛、解痊、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抗炎及保肝等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生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生白芍有养血平肝的功效,生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生白芍用药禁忌是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生白芍,生白芍反藜

功效与作用

生白芍的功效:

生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生白芍有养血平肝的功效,生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生白芍用药禁忌是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生白芍,生白芍反藜芦。

药名:生白芍

别名:杭芍、毫芍、川芍。

处方用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生白芍(生用,多用于平肝),处方中写白芍、杭芍、大白芍均指生白芍,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多用于养血、敛阴。

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为白芍片用黄酒淋洒拌匀,然后炒干入药者。寒性缓解,活血功效增强。 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为白芍片用米醋喷淋,用文火微炒入药者。偏于敛肝止痛,养血止血。

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晾干入药者。偏于敛血止血。

生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生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生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生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生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生白芍的作用:

生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赤芍凉血活血,长于散瘀。故于补血、养阴及调经方中,常用生白芍;于清热凉血及活血袪瘀剂中,常用赤芍。

1、生白芍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生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本品如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2、生白芍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生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与黄连、木香等同用。

3、生白芍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生白芍用药禁忌:

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生白芍,生白芍反藜芦。

《药笼小品》黄凯钧芍药酸,敛血药。凡遇血热肝火必需之品,炒用。桂枝汤用之,能止伤风自汗,桂枝温卫,芍药收敛也。同甘草用之,能止腹痛,取其敛肝,甘草和脾也。在表在里,无所不可,皆在用之得宜耳。病欲疏散者忌用。入脾药中宜炒焦,取平肝不克土也。

有赤白两种,白者补而敛,赤者散而泻,疡科多用。

张秉成《本草便读》白芍药 平肝敛营。气逆汗多均可治。安脾御木。疝疼腹痛总堪投。退营热以除烦。具酸苦甘寒之性。补脾阴而清肺。赖芳香润泽之功。通补奇经。产后胎前需赖。和调诸痢。里虚后重堪凭。若夫赤芍功能。专司行散。倘欲诸般制炒。随病相宜。(白芍药味苦微甘微酸微寒。虽白而略带红色。其气芳香。故入肝脾血分。上至于肺。能平肝益脾。敛虚热。护营阴。古人所用甚多。各随佐使取效。赤芍性味。但苦不酸。从乎火化。色赤形槁。不若白芍之润泽坚结。其功专司行散。无补益之功。凡痈疽疮疡一切血热血滞者。皆可用之。赤白两种。各随其花而异。并非别有一种。今之所旧者。不知何物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