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柳田:熏洗疗法在皮肤科应用——古代熏洗疗法发展史
熏洗疗法在皮肤科应用——古代熏洗疗法发展史
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药煎煮后,或仅用蒸汽熏疗,或先用蒸汽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或仅用药液外洗全身或局部患处,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熏洗疗法包括熏法、洗法和熏洗法3种方法,这就是广义的熏洗疗法,而狭义的熏洗疗法则仅指三法中的熏洗一法。
殷商和战国早期,已经有熏洗疗法的文字记载。《山海经》中就有黄灌洗浴治疗疥疾的记载。《礼记·曲礼》载:“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在医学著作中,对熏洗疗法记载最早的当属《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熏洗方8首,用于治疗痔瘘、瘢痕、干瘙等多种病证。
从战国至秦汉,熏洗疗法已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开始了理论的初步探索。《内经》载:“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摩之浴之。”此“渍形”“浴之”即为熏洗疗法。《金匮要略》载:“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用苦参汤熏洗阴部治疗狐惑病、矾石汤浸足治脚气冲心等。
晋代与南北朝时期,熏洗疗法已成为治疗急症的常用方法。葛洪《肘后备急方》、陈延之《小品方》均记载了一些熏洗法治疗急症的方剂。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等,已将熏洗疗法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千金要方》云:“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水浴……令儿终身无疥疮。”“治湿疮方:浓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三度。”
宋金元时期,医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应用熏洗疗法者更是不乏其人。《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等医籍中,对熏洗疗法的记载颇多,其熏洗药物和方剂之多、涉及医家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太平圣惠方》载有熏洗方剂163首,《圣济总录》有40余首。
明清时期,熏洗疗法的应用更加普遍,并注重了熏洗疗法的理论探讨。《普济方》中,收载了许多熏洗疗法的方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有熏洗疗法的方齐有数百首之多,如:“妇人阴痒,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频洗。”吴尚先《理瀹骈文》对熏洗疗法做出了前无古人的重大贡献。该书对熏洗疗法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辩证施治、药物选择、使用方法、主治功效、适应病证、注意事项等,都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深人系统的阐述。熏洗疗法可广泛用于全身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病证,并载有熏洗疗法的方剂数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