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雅医话》闵潇博士论肺心病:常年咳痰喘的中医治疗

文 / 健康之路呀
2021-03-17 18:2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指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常以“反复咳喘、咯痰、水肿、 心悸、紫绀”等为主症就医,其临床表现有咳痰、心悸、发绀等三大特点。中医学将本病称为“肺胀”。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肺心病属于肺部疾患的终末期阶段,其病变过程与肺部对有害气体、颗粒及病原微生物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发病机制有:

基因多态性

内皮功能失调

肺血管重构

炎症因子

“南雅中医”对“肺心病”的认识及心得

(1)久病肺虚,复感外邪。肺心病多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控制不佳,发展迁延而来。病程久,病史长,肺气虚是此类患者的基础病理状态。

(2)肺与心脉相通,朝百脉辅心运行血液。咳喘日久,肺失治节,心营不畅,气滞血瘀,脉道阻塞。从而出现心悸心慌,心脏不适。

(3)血不利则为水。肺心病治疗控制不佳,病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异常时,患者开始出现水肿现象,后期水肿愈重可加重血脉的循行负担。

总结:“肺心病”病变部位在肺,影响脾、肾,久病可损伤心阳。肺脾心气虚为肺心病的发病基础,复感邪气为其发病的诱因。肺心病病变早期以痰浊为主,继而痰瘀互结,最终水饮、痰浊、 瘀血错杂。

南雅中医闵大夫治疗“肺心病”验案分享

患者石某某,女,67岁,宁乡回龙铺人。2021年3月6日初诊。气短胸痛6年。胸闷憋气,活动后气短气促加重,无法整夜平躺休息。面部浮肿,脚踝水肿,容易流口水。左膝盖疼痛不适。纳可,眠差,夜尿频繁,大便尚可。舌暗质老,脉沉弦。

西医诊断:肺心病代偿期

中医诊断:肺胀病;肺脾两虚证。

2021年3月13日复诊:气短及胸痛症状减轻,流口水多情况改善。面部浮肿减轻。原方继服,守方不变。

治疗思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脾土生肺金。患者除气短胸痛外,自诉流口水十分严重,此乃脾阳大虚之征兆,予以“理中丸”大振脾阳,从而补土生金。且脾主运化水湿,健脾阳则水肿渐消。再以桂枝、细辛、薤白通心阳,除肺寒,佐以当归、赤芍活血化瘀,苏梗开宣肺气。诸药合用,健脾温阳,活血化饮。从而效如桴鼓,6服药即见疗效。

作者:闵潇博士

南雅医院中医专家门诊闵大夫在住院部会诊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