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阳气足的人健康,适合养肝的季节到了!

文 / 健康科普小护卫
2021-03-15 09:10

气温的慢慢回升。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的身体在蛰居了一整个冬天后,也渐渐苏醒。此时又该怎么调养呢?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春养生保健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的特点;中医养生常说“春养阳气胜良药”,通过运动、饮食等的调节,使阳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目的。

春季护肝正当时

可以适当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可以抵御风邪,如葱、蒜、香菜、韭菜等。忌食油腻、生冷之品,以免阻碍肝的疏泄条达和脾胃的运化,也要避免过食辣椒等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春天要养肝,醋泡姜就是养肝护肝的食物。春天食用有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等作用。

中里巴人认为: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今年已100岁高龄,却依旧身强体健,其养生秘诀之一就是常年食用醋泡姜。

以前路老的脾胃功能不太好,常容易呃逆、胃胀、消化不良,在坚持食用醋泡姜后,脾胃问题有了明显改善。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许多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糖、高血压等都与脾胃不好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常吃醋泡姜,对于三高、心梗等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注意:

有形体消瘦、口干舌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目眩耳鸣、舌红少苔等症状的阴虚火旺人群,不宜食用醋泡姜。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消化不良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有白苔重的人,吃了醋泡姜,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

·痰湿肥胖之人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辣的温顺。孔子也是爱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过量。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因为太好吃,晚上忍不住又吃了两片,发散之力收敛,而不会有太多升阳兴奋的作用,晚上也睡得很安稳。(不过对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慎)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吃的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了很多供应商,试吃之后,这款醋泡姜最满意,最打动我的是无添加,良心手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戒怒戒郁。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预防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多与亲朋好友沟通,自己不要钻“牛角尖” ,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饮食上食用红枣、枸杞等甘味或鱼肉、瘦肉、动物肝脏等补血养肝食物。

作息规律,不可熬夜、过度用眼,耗损肝血;戒烟戒酒,积极预防肝脏感染病毒,避免受到酒精、药物、病毒的伤害。

饮食宜多甘

春季应多食甘味食物,补益人体脾胃之气。中医认为,春天阳气初生,宜吃辛温之物,以利于阳气发散。

“春捂”保暖有道

立春后,冬日的寒气并未完全消散,气温容易出现异常反复,谨防“倒春寒”突袭,人们稍不注意就会患上感冒影响健康,所以切不可轻视。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也是有讲究的,后背、腹部、下肢就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胸腹比后背更易着凉,做好背部保暖工作有助于自身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

保持腹部温暖一年四季都很重要,尤其对女性,以免感染风寒。宝妈大都知道,给宝宝穿衣要讲究三暖二凉。其实,也不光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可以作为春冻养生原则。

哪三暖?上面说的3个部位:肚子暖、腰背暖、腿脚暖。尤其是怕冷的女生,可以备上肚兜保暖肚腹,披肩护住腰背,平时晚上坚持泡脚。

二凉才是春冻的精华,要是太暖了阳气就不好收敛了,反而汗出伤阴。所以还是要让身体适当感受一下秋凉。

一是要头凉。就是头上不要就是老出着汗,头上特别热,这个不好。

二是要胸凉。胸凉就是胸前不要捂的太多,但是肚子要多一点。比如我们盖凉被,重要的是护住下腹,要是盖在胸部,反而会觉得憋闷,容易失眠多梦。

再看艾绒肚兜的设计,就知道古人的智慧了。整体梨形的形状,胸部只是起到简单遮挡悬挂的作用,重点是腹部,面积足够大,能护住整个腹部,而且加上艾绒内胆,就是一个胸凉腹暖的布局了。

所以女性或者小朋友可以穿艾绒肚兜睡觉,不仅保暖,还不闷不捂。同时,陈年艾绒能在你熟睡期间,默默帮你温煦脏腑阳气,把寒湿赶走,一举多得。

明朝医药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称:「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这段话可以说是艾绒肚兜的最佳注解了。爱喝冷饮、爱熬夜的人,包括很多内衣单薄的女性,都容易被寒气入侵,损伤阳气,导致「脐腹畏冷」。

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一旦损伤了阳气,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容易感冒等病症,就非常适合用艾绒肚兜来温煦阳气,排寒保腹。

李时珍在《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这款肚兜精选南阳道地原产的陈艾制绒,能帮大人抵抗寒气、行气活血,又能调治婴儿腹痛、泄泻、预防感冒、增强消化功能。

阳气满满的艾绒,通过上皮组织吸收作用于腹部的血管、经络、穴位而起到暖肚、护肚脐和脏腑保健的作用,故有「香在兜中藏,疾病何处安」的说法。

艾绒肚兜而材质和工艺也不马虎,选用亲肤棉布材质手工精制,且艾绒内胆特地做。

总的来说,平时应注重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尤应注意防寒保暖。

运动养生助阳气

此时人体刚刚进入阳气升发的阶段不久,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免运动量过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过多,有损阳气;尤其是锻炼后没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可能因毛孔开泄,外感风寒。

因此,春练应以舒缓的运动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特别是肝火易旺、情绪急躁之人,更应选择轻柔、活动量小的运动,如散步。

从中医的角度,人在闲逸散步时,可使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

现代运动医学则认为,步行虽然运动强度低,但仍属于全身性运动,需要身体各处肌肉、关节和骨骼共同协调,呼吸、循环、内分泌和神经各系统皆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因此,能有效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

大家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在家慢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健康起居 “晚睡早起”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可以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夜卧早起,配以舒展运动,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晚上睡觉配合大名鼎鼎的温胆汤足浴粉,跟春天特别配。罗大伦老师也建议痰湿重的人多用温胆汤泡脚。有许多长痘痘、大姨妈不调的人用过后,也反馈有明显改善。

另外,温胆汤对于春天肝胆经不通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睡眠不好、胸闷、口苦、恶心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改善上热下寒,还能化痰湿,提振阳气。

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有了温胆汤的记载,可谓是调畅气机、祛湿化痰的千年古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是调和肝胆、脾胃的常用方子,可以通降胃气,疏肝解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调畅全身气机。

原本这个用来喝的方剂,后来被医家调整成足浴包。对于脾虚有湿的人来说,脾胃的吸收能力还不如脚底的经络吸收的好,吃东西不如泡脚,让脚底的经络,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没有了吃汤药的那种痛苦,还成为睡前最放松的一种享受。

①泡脚周期

一开始最好连续泡10-14天;后续可每周泡2-4次,或每个月在感觉症状明显的时候连续泡7-14天。

②泡脚方法

首选:煮上10分钟,然后放到40℃,让有效成分释放更多。

懒人:直接丢进热水里多泡泡也是可以的。

节省的人:一包两泡,第一天热水泡,泡完捞出来放冰箱里,第二天再用煮的,让两天都有足量的有效成分释放,雨露均沾每一天。

稍有体寒:痰湿质有些是寒湿(比别人怕冷,吃凉拉肚子),在泡脚的时候,加几片姜一起煮。湿热质直接煮泡就好。

月经期:经期量少的可以继续泡,量多的就暂停一下,避免血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