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中药是“爱肾”还是“害肾”呢?医生给出答案,早知早获益

文 / 药师方健
2021-03-13 00:20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医治疗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国人都非常相信中药,生病时愿意服用中药,不过长期服用时就会担心中药的毒副作用。有人问,经常吃中药是“爱肾”还是“害肾”呢?关于这个问题,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中药可以补肾,但也要警惕很多中药会导致肾损害

补肾中药一般指鹿茸、山药、淫羊藿、杜仲等传统中药。但用这些药物补肾时,需要慢慢调理,不能急速调理,否则欲速则不达。而且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开方。

很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不仅能治病,还可保健。其实,是药三分毒。有些西药确实有损伤肾脏的毒副作用,比如氨基糖甙类,但中药也不例外,也会导致肾损害。很多老年人听信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盲目使用一些补益中药,根本无视其安全性,最终导致肝肾损伤等。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并没有否定中药具有毒性,比如《本草纲目》中就明确记载有些中药的毒性以及安全剂量,并总结出“十八反、十九畏”,有些药物还明确注明其肾毒性。

中药导致的肾损害最常见应该就是马兜铃酸肾病。《柳叶刀》杂志的调查显示,约有12%的台湾人受到慢性肾炎的困扰。医疗数据还显示,每3个台湾人里,就有1个曾吃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马兜铃酸肾病是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天仙藤、木防己、细辛)导致的肾损害,其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表现为急、慢性肾衰。

目前研究表明,中药的肾毒性与其含有的生物碱类、萜类与内酯类、马兜铃酸类、毒蛋白、矿物质类等成分有关。有可能导致肾损害的中药主要有三大类:(1)植物类: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已、青木香、木防己、细辛、天仙藤、牵牛子、土贝母、巴豆、曼陀罗花、甘遂、雷公藤、草乌、天花粉等;(2)动物类:如蜈蚣、斑蝥、鱼胆、蛇毒等;(3)矿物类:如朱砂(即硫化汞)、雄黄(即硫化砷)、砒霜(即三氧化二砷)、水银(即汞)、密佗僧(即铅粉)、硼砂(四硼酸盐)、胆矾(硫化铜)。

另外,还有一类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比如排石颗粒、龙胆泻肝丸、八正合剂、八正丸、跌打丸、妇科分清丸、止嗽化痰丸、冠心苏合丸等,若短期大剂量或长期小剂量服用的话,可能导致肾损害。

结语

虽然说一部分中药有肾毒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其实,只要合理使用中药,导致肾毒性的风险还是可以规避的。此外,千万不要迷信和滥用中药所谓的偏方和秘方,那样更容易增加中药肾损害。

建议在服用中药前,务必看清楚中药成分,还应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千万别擅自用药。当然,即使对于有一定肾毒性的中药,也不用太过恐慌,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通过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方式减少其中的毒性。

参考文献

[1]曹小仁, 龙明鹏, 杨岚. 中药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原因探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v.18(88):232-233.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