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人得病要么得于“阴”,要么得于“阳”!
一、不正常的天气会让你得病,这叫得于“阳”。
《黄帝内经》说,人得病要么得于“阴”,要么得于“阳”。
所谓得于“阳”是什么呢?得之于阳中的“阳”指的是风雨寒暑,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不正常的气候会造成人的疾病。如果天气原本邪气盛,你的身体此时又正值虚弱,就会得病。阳就是自然变化,因此得于“阳”的病也指自然界的变化你没法适应它,不适应就生病了,这是一种。但是一般人都能够适应,为什么你不适应?中国古代解释这个很有意思啊,比如说某一年,是你肺气最虚的时候,再加上天气变化,这样这一年你就会得大病。还有八字,当你的八字跟这一年犯冲,这一年里你也一定会得大病。所以很多病其实在人体里面都有潜伏,这是不可控的。因为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你这一年的运相就弱,财运也弱,再加上环境不好,那么这年说不定就破产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也把这个解释为运势问题,非常有意思啊。
中医是一个大生命医学,中医看病一定把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举个例子,你上中医院看病,医生问你,你属什么的,什么时候生的。这才是高明的医生,因为他懂中国传统文化,他知道有些东西是他控制不了的。《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这种得于“阳”的病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是天地自然变化所造成的病。如果我们平素注意养护好身体的话,这种外感的病可以避免。所以,我们来谈养生,就是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道理。这是得于“阳”者。
二、吃错了、生活起居错了都会得病,这叫得于“阴”。
得于“阴”者是什么呢?说的是在我们生活中,要么是你饮食错了,要不然是你生活起居出了错,这些都会让你生病。
不想让自己得病的话,饮食应该有规律,就是按照节气变化、季节变化饮食,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养生之道。比如,现在我们冬天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但西瓜是夏天的产物,按照饮食习惯应是夏天吃。夏季适当吃西瓜可以中和暑热,平衡阴阳,冬天吃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现在反季节蔬菜、水果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养生还有一原则,就是起居要有常。《黄帝内经》说的是“居处法天道”,也就是说天亮了我们就要起床,自身的阳气和天地的阳气一起才能生发;如果老睡懒觉的话,人就会没精神。天黑了人就应该睡觉,使阳气得以潜藏,用阴气来养阳气。我们现在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常年与空调、电脑相伴,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居处病,如空调病、电脑病、肥胖病等。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周末到郊区度假,呼吸新鲜空气,这都是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有益身体健康的行为,也是避免得于“阴”的病的关键所在。
三、现在的医生对病人缺少人文关怀。
现在,真正关心病人的医生比较少了。比如,病人的一个病,医生不会很详细地问,也不会让病人详细地说,他只让你挂个号,简单地说一下你的症状,然后让你化验一下,看了化验结果就给你开药,也不跟你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想知道的话,自己看化验单去。最后把大家的心都看冷了。
有一个病人,一个老太太,她肚子疼,看了七家医院,花了很多钱,都没有看好,医生就给了她一大堆药,还碰了一大堆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后来她就去找了一个特别有名的老医生,这个老医生就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个动作,让老太太当场就哭了。这个老医生和颜悦色地伸出手说:来,我摸摸你的肚子。老太太说我走了七家医院,没有一个医生碰我一下,都面无表情,也不正眼看我,就让我去做一些机器的检查什么的,没有一个医院的医生摸我肚子。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却是很多病人都遭遇过的。其实就是医生简单的一句话,简单的一个动作,也就能让病人备感温暖,甚至也许这样就能把病人的心灵安抚了,病人的病就容易好了。
病人大多是因为心里没底才求助于医生的,就是想让医生给自己一个明白的说法。医生是什么人啊——是敢于与死神争夺生命的人,也是把无常看得真真切切的人。既然这样,就多一些悲悯,多一些将心比心。人类,是要携手共进,才能往前走得长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