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锁乳突肌的解剖、功能、受损症状、评估及康复治疗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众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肌肉,也是颈部最重要的斜行支撑系统,主要功能为旋转和弯曲头部,在头部不动时帮助维持头部稳定,支撑头部十几斤的重量并保持直立。
胸锁乳突肌的解剖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它成为久坐人群中最容易劳损的肌肉之一。
解剖结构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浅层的一块肌肉,隐藏在颈阔肌之下。
起点:胸骨部起于胸骨柄前面,锁骨部起于自锁骨内1/3段上缘,两头间的三角形间隙恰在胸锁关节上方,在体表即锁骨上小窝。
止点:该肌行向上后外方,止于乳突外面及上项线外侧1/3 。
由副神经及第2~4颈神经前支支配。
功能
胸锁乳突肌虽然不大,但是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1.头向对侧旋转
2.同侧屈曲
3.后伸
双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1.屈曲颈部并将头部向前拉拽,使下巴靠近胸部
2.控制颈部过度伸展
3.说话咀嚼时与上斜方肌一起作用帮助稳定头部的位置
4.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吞咽呼吸
受损症状
胸锁乳突肌损伤会引起以下系列症状:
1、相关的痛症如头痛,面部、眼眶及下颌部疼痛,耳后部的疼痛;
2、平衡问题如头晕,恶心想吐,走路不稳或摔倒,有时候甚至意外晕倒,突发耳鸣耳聋也是它能引发的症状;
3、视觉障碍如眼花,视力模糊,看东西出现双重影像,也会引起眼皮和嘴唇不自主跳动;
4、胸锁乳突肌的另一个作用是辅助呼吸,所以劳损易引起呼吸系统如鼻塞、流涕、咽炎、哮喘、慢性咳嗽等症状。
5、胸锁乳突肌与斜颈
出现损伤的原因
从解剖附着点我们可以发现——胸锁乳突肌只有在头部保持直立位置时,肌纤维束才是最长的。
不论我们仰头、低头或者侧屈,我们的胸锁乳突肌都是处于缩短的状态,而现代的人看书,看电脑,玩手机基本上都是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
此时,整个颈前肌群包括胸锁乳突肌都是处于缩短的状态,而长期“憋屈”的肌肉,自然也就容易出现问题。
以我们最常见的上交叉体态——圆肩驼背头前伸为例,其实除去我们常说的斜角肌之外,颈前肌群中,胸锁乳突肌也是缩短的十分明显、需要提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块肌肉。
很多呼吸模式有问题的人,都可以看到明显的胸锁乳突肌肌束;
很多斜颈。,或者其他单侧症状明显的人,也都可以明显看到两侧胸锁乳突肌大小不等。
评估(缩短或异常)
-没有标准的测试方法只能从以下观察
触诊硬结的程度
触诊纤维化的程度
触诊是否有激痛点
是否有不当的呼吸模式
颈部过度前弯或太平
头部是否有前倾
观察是否为上交叉症候群
以上都有可能造成胸锁乳突肌太紧或颈屈肌无力
胸锁乳突肌激痛点
胸锁乳突肌胸骨部:
A.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下端一个附着激痛点可以把疼痛向下传导到胸骨上部(如上图A),这是胸锁乳突肌唯一向下传导的疼痛模式。真正的三叉神经的面部神经痛是不会伴有胸痛,所以如果同时出现胸痛,说明是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B.激痛点出现在胸骨最下部时,此部位受到刺激可能引起阵发性干咳
C.胸骨部中间的激痛点传导酸痛:同侧脸颊区——上颚骨——眶上嵴——深入眼眶
D.胸骨部上端激痛点向后方枕骨嵴和颅盖传导疼痛
胸锁乳突肌锁骨部:
A.锁骨部中部肌纤维激痛点向额头区域传导疼痛
B.锁骨部上方激痛点向同侧耳内深处和耳后传导疼痛,有时向同侧颊区和臼齿部传导疼痛
胸锁乳突肌激痛点检查
患者坐或仰卧位,头向检查侧倾斜,耳朵贴向肩膀,使肌肉略微松弛,如有必要还可以将脸部转向对侧。
检查者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把肌肉与颈部下方的其他结构组织分开,先用手指在中部肌肤附近圈住整块肌肉,然后分别触诊浅层和深层肌肉,检查紧绷肌带,用手指弹拨激痛点处的紧绷肌带,可见到抽搐反应,表现为头部轻微抽动,激痛点可能靠近上下附着处或肌肉中部。
而且对胸骨部和锁骨部都需要检查,肌肉近端或肌肉远端肌腱联合附近的附着处激痛点,可通过平滑式触诊检查。
胸锁乳突肌的康复训练
1
压揉
仰卧,患者同侧侧屈,对侧旋转,即可看到胸锁乳突肌明显的收缩,在其起止点和肌腹部进行适度力道的压揉以松解。
2
拉伸
做法如下所示,用双手压住胸口后,将下颚抬向天花板。正面、右侧、左侧,再逐一改变方向的同时拉抬下巴,就能完整伸展颈部前侧。
以双手压住胸口(锁骨下方),紧紧贴住皮肤并将其往下推。
仰望天花板,将下颚往前推。抬起下巴的同时,记得要用双手将皮肤往下压。如果只是将头往上抬,则无法达到伸展胸锁乳突肌的效果。
将下颚抬向天花板的同时,头部略微向右转,伸展脖子左侧的胸锁乳突肌。
将下颚抬向天花板的同时,头部略微向左转,伸展脖子右侧的胸锁乳突肌。
现代人由于久坐,胸锁乳突肌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但是,因为「它很少痛在自己家,大多痛在别人家」,症状不但极少出现在颈部,反而会放射至其他部位,所以往往我们在处理头颈部疼痛(特别是偏头痛)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胸锁乳突肌本身。
清晰知道胸锁乳突肌的解剖位置,了解它的功能,分析它的动作,是疼痛处理的关键要素。
注: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