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老中医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烧心,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或隐痛
,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萎缩性胃炎可以没有症状
有些朋友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
其实不然,
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的失衡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
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数胃炎中,Hp在胃内分布与炎症分布相一致;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明显增加了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机会。
此外,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肠反流,以及一些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某些解热镇痛药物、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少数萎缩性胃炎才会转变成胃癌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有一点值得注意:
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有学者报道,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肠化生”范围越广越危险
胃黏膜萎缩在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化生性萎缩
,即肠上皮化生(肠化)或假幽门腺化生;
二是非化生性萎缩
,即单纯萎缩。
肠化的分型尚未统一,一般分为完全性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大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四种类型。
过去,学术界认为不完全性大肠化生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大,但目前更强调重视肠化生的范围,即肠化生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定期随访很重要
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萎缩性胃炎病人应定期复查胃镜。
不伴胃黏膜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1~2年做一次内镜和病理检查;
活检发现有中重度萎缩伴肠化的患者可1年左右随访一次;
伴胃黏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半年随访一次;
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必要时需接受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