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神明,脑只是工具!搞清楚什么是神明?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21-02-17 18:08

今天我们讲五脏中心的第二个主要功能,心藏神。很多初学中医的人,对心主血脉很容易理解,但对心藏神就不太明白了。

中医认为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记忆、情绪等等一系列有关神志的问题。有人会说这些功能不是大脑的作用吗。怎么会和心扯上关系。

在中医的观念里,心主神明,脑只是个工具。我们不难发现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大多有个竖心旁或心字底。我们经常会用“心神不宁”、“心慌意乱”来形容心里很乱。用“心安理得”来描述做事自信、内心坦然。形容非常向往某个地方“心驰神往”。形容高兴的时候叫“心花怒放”。形容恐惧害怕时常用“心惊肉跳”、“心有余悸”等等。有太多太多形容心的词汇。

要弄明白什么是心主神明,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神明。

一、什么是神明

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常指事理的玄妙、神奇。如谓“阴阳不测之谓神”,“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在中医学中,神的基本含义有二,即广义的神和狭义的神。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

二、心主神明理论依据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中医学把神志活动归属于心脏,其理论依据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神志活动分属五脏,中医所谓“神明”虽由心所主,实与五脏相关。神、魂、魄、意、志各藏之于心、肝、肺、脾、肾,并分别与七情之喜、怒、悲、忧思、惊恐相关,故有 “神藏五”之说。

这一理论直接指导临床对七情致病的诊断与治疗,不仅有系列药物治疗,还有利用情志与情志间的相互关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这方面前人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比西医心理医学早了一千多年(这些中医基础知识尽中医皆知,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是认为心是精神活动产生的场所。中医学认为,人的神志活动虽然归属于五脏,但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之府,是精神活动产生和依附的脏器。《黄帝内经》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意。这是说明接受外界客观事物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的是心。《黄帝内经》又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心是产生神志活动的场所。

三是认为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云:“血气者,人之神。”心主血脉,血液在脉管内循环运行,输送营养而达于周身,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功能,这亦是心主神志的重要理论依据。故《黄帝内经》云:“心藏脉,脉舍神。”亦云:“血者,神气也。”因此,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必然会出现神志的改变。

总之,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藏神而主神志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指出:“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脏唯心所使也。”又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可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五脏,但主要仍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现代的研究也在证实这一论断,心脏这个实质器官,不仅只有血泵的机械作用,它一定有能作用于大脑的分泌物。这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比如西医认识肺脏除了呼吸功能之外还有“非呼吸功能”(即肺还是机体很多内分泌素产生、释放、激活及灭活的主要场所)是近年生理学上的新成就。而中医理论早就指出肺除了主气,司呼吸作用之外,还有“主治节”的作用,即是说肺有协助“心”来调节整体的功能。肺正是通过对内分泌激素的调节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中医虽然没有这些内分泌激素名词,但在临床治疗上,却知道运用理肺之药达到维持人体内稳态之目的。信当进人人工心脏的使用扩大之时,就会发现心脏的内分泌物质的存在及其重要性,也就证明中医这个心主神明论的正确性了。

心脏是否有激素分泌?这一问题,在上文发表后1年即1984年,初步得到证实。据报道黎巴嫩学者那莫尔博士发现心脏分泌一种直接进入血液的激素,能减轻动脉血管压力,并命名此激素为ANF。我相信能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心激素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当然,假设不等于现实。

东北一位56岁的大爷进行了心臓移植,移植了一位24岁年轻人的心臓,结果换心以后, 性格大变,变得喜欢在外面玩,喜欢跟年轻的女子进行交流,甚至有把自己的老伴儿给休了,想重新再去找个更年轻的,因为他的心变年轻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心态变得年轻了?西医没办法解释,但是传统中医可以解释:就是心神对他在起主导作用。

英国也有心脏移植手术的案例,一位女性移植了一位在车祸中丧生的年轻人的心臓。结果,这个单身母亲移植了年轻男性的心臓后,自己开始变得有点男性化了,不喜欢再去找男朋友,而且变得特别喜欢喝啤酒,一些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了典型的男性特征。当她有一次在外面散步时,脑袋里面突然看到另外一个年轻人的图像,并且就牢牢记住了,还在心里跟他进行了交流,知道了他的名字。后来,她就根据这些信息去寻找给自己移植心臓的人。结果, 还真找到了。捐赠者的母亲和他的妹妹讲到这个年轻人的一些特点和爱好,的确爱喝啤酒,喜欢运动,跟她现在手术后的新习性完全相同。

试问:她移植心臓后为什么会呈现另外一个人的图像呢?她所描述的形象,证实了就是那个捐赠者生前的形象,这个图像在她大脑里出现,也说明心的确是藏神的。

中医临床中,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甘麦大枣汤,该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脏躁症。《金匮心典》:“血虚脏躁,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经云:“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心主神明,悲伤欲哭,象如神明所作,是故脏躁病与心有关。临床上,脏躁可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失眠等,甘麦大枣汤的用法是用1~2汤匙面粉,先用少许凉开水调匀,再用煎好滚烫之甘草、大枣汁冲熟后内服。他认为方中甘草甘缓和中,小麦养心气,大枣健脾补中,药虽三味,心脾并补,养心安神,甘缓和中,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若用甘麦大枣汤治失眠则用面粉最佳。

三、神的盛衰

神的盛衰是通过目光、面色、表情、语言、声息、意识思维、体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中双目、面部表情和色泽最能反映神气的盛衰,因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皆上于面,而使脏腑精气上荣于面目,目系通于脑。故言“神藏于心,外候在面目”。所以我们在临床尤其要注意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和双目的变化。

有神又称“得神”,表现为双目灵活明亮,炯炯有神,光彩内含,面色荣润有光泽,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语言清晰,呼吸平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全身肌肉不削有弹性,体态自如,动作灵活。

中医诊断学把观察病人神气的变化列入望诊之中,但并不局限于望诊,四诊均可了解病人神气的变化,如听病人的声音洪亮为有神,声音低微为无神,向病人寻问病情可知其思维是否敏捷,切脉柔和有力为有神,脉微欲绝为无神等等。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精神饱满,会讲他的双目炯炯有神。神是深藏在心中的,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神通过这扇窗户,来感知世间万事万物;医生通过这扇窗户,来体察神的强弱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