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医治未病防治知识,远离心肌梗死夺命病

文 / 健康美宝典
2021-02-16 18:11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表现最凶险的一种发作形式,心肌梗死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

据国家发布的数据显示,25 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 到44 岁人群的发病率3年中增加了32%。因此,心绞痛如何预防、发生后如何自救、规范化治疗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面对这样一种疾病,如何从中医角度进行防治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中医科专家为大家解疑。

心肌梗死或者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它的致病原因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所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迅速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心脏病突发的常见症状

中医学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因此,心脏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心肌梗死的疼痛特点为阵发性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或背部。疼痛剧烈而持久,可持续半小时以上,甚至1~2天,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均不能缓解。可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脉搏细弱、大汗、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的心绞痛在中医认为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而心肌梗死可以称之为“真心痛”。胸痹心痛的发生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等各种因素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未病先防是关键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起居有常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应当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保养自身的正气,调整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要从健康意识、饮食、运动、生活规律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增强健康意识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要清楚自己的家族疾病史,注重每年一次的体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是对自己的最大负责。

健康饮食

结合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规律,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不挑食,应季而食,戒烟限酒,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晚餐益少。

合理运动

运动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目的地选择和确定运动项目、练习方法,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运动负荷。在每次锻炼前,都要评估自己当时的健康状况,使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不要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安排锻炼内容、难度、时间及负荷等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使人体在不断适应的同时,体质逐步得到增强。合理运动还要做到持之以恒,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不断有效增强体质。

科室简介:

山东省立三院中医科在“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辛凯旋教授的带领下,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东方文化思维模式决定中医疗效”理念,运用独特诊疗思路与方法,切实从患者出发,做到为患者排忧解难,临证中经方、古方、时方并用,治疗疑难杂症众多,减轻患者痛苦及负担。

科室设有“辛凯旋名老中医门诊”及四个中医诊室,分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等专业方向,开设失眠、便秘等特色亚专业,依托“中医治未病基地”,积极开展健康咨询和日常护理指导工作。科室还开展中药特色外治法,如磁热治疗、穴位贴敷、刮痧、拔罐、小儿推拿等专科技术,在带状疱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呕吐、腹泻、风湿痹症等方面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