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爱长痘?怎么解决面子问题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21-02-15 18:09

前段时间,有粉丝留言让说一下痤疮。“青春痘”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曾经是因为它与青春有关。但是,现在的青春痘似乎从本质上改变了,它不再是青春的特权,甚至有三十几岁的人,也加入了青春痘的行列。很多人因为面颊部长痤疮(青春痘)而痛苦不堪,为此花费不少冤枉钱。今天给大家整理一篇关于青春痘的文章。

提到面子问题,大家一定都会想到青春痘,这是我们“面子”上的破坏分子,很多人都遭受过它们的侵袭,弄得脸上“沟壑遍地”,简直就是美容的天敌。但是,在解决痤疮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什么样的人更容易长青春痘?

什么人有青春痘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长过青春痘?或者在你的同学、同事当中,什么样的人长,什么样的人不长?是不是身体比较瘦弱,面色偏黄,看上去就很羸弱的人才不长?

早在《内经》之中,就已经对青春痘做了很详细的描述。书中说: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这句话里提到两种皮肤问题。皶,就是粉刺黑头;痤,就是普遍认为的长在皮里肉外、不冒头、光留下痕迹的青春痘。唐朝的王冰对这句话做了注解,大意是:大量出汗的时候,毛孔大开,遭遇寒凉起风,寒气就钻在皮肤的腠理中住了下来,这些贸然闯进来的不速之客,影响了皮肤对外代谢的功能,将多余的物质积聚在毛孔里,慢慢就形成了粉刺,时间一长,又出现了黑头。

所以,长粉刺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挤掉就可以了,它是一个预警,说明毛囊的开启已经不灵光了,皮肤代谢得不好,下一步,很可能就发展成“痤”,相当于青春痘的学名“痤疮 ”,就是那种颜色很红、感觉血脉贲张的大“痘”。出现这种情况,王冰说“此皆阳气内郁所为”。所谓阳气内郁,其实就是说体内有多余的湿热邪气,导致阳气不能得到很好的升发。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皮肤上的毛孔,就好比身体散风、散湿的无数扇窗子。阳气是需要升发的,就好比一间屋子,必须要经常地开窗透气,人才感觉舒适,不会憋闷。皮肤长痘,就相当于窗子被关上了,窗户缝都被用胶带封得死死的,升发的阳气试图将湿热赶出体外,却找不到出路,湿热之气只好憋在皮肤的毛孔和腠理之间,憋急了,就从哪个地方鼓个包,冒个痘出来。

因此阳气旺盛的年轻人,尤其是男孩子更容易长痘,而体质羸弱的人很少长;阳气大量升发的春夏季节更容易长痘;秋冬季,当阳气一点点回归地下的时候,痘子也安分了,不呈现出一种拼命想往外冒的态势……

现代的流行饮食对年轻人的湿热体质推波助澜。我看过的一个年轻人,他小时候经常吃油炸的食品,喝可乐,有一次甚至吃到发烧的程度。平时身体还不好,经常感冒、发烧。青春期时,他迷上玩电脑游戏,脸上的青春痘开始层出不穷,到现在快三十岁了,满脸都长满密密麻麻、跟小米粒那么大的疙瘩,特别重,出门时自己都觉得害怕、紧张。来治疗了两三个月后,好转很多,痘没了,不再发了,也就是留下一些痕迹,还在调理巩固中。

青春痘主要得用对药,虽然痘痘本身体现出来的症状就是热,烧灼感,像烧火,但热也有真假之分,有真热,也有虚阳外浮!

中医还有个道理:“胖人得痈,瘦人得疽”,胖人气血壅盛,长的疮就是红肿热痛,个儿大,是阳盛的表现,有正气、有力量,才能把这个东西拱出来,长在表面。瘦人气血薄弱,长的疮就是平头小个的,流脓水,发黑,不容易好,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力量,拱不出来,是阳虚的表现。

你看老头老太太,干干瘦瘦的,如果得了皮肤病,那就得用一些补药,达到一个扶正祛邪的效果,正气被扶起来了,自动就把邪气给驱逐出来了。可有的医生呢,一看疮口感染了,或者化脓了,长东西了,就用抗生素,寒凉的东西一上来,必然泻火伤阳,体内热量本来就不够,越排就越不行了。

沿着这个思路,到了 30岁左右,按常理说,人体的阳气在达到生命中的一个高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这个时候再长痘,就要考虑身体内湿邪过重的因素。因此这个年龄段,很多人的痘子集中在口鼻周围,按照中医理论来说,是脾胃有多余的湿热,对于女性来说,往往伴有一些妇科疾病。

疗痤疮最常用的方子

我在临床上,治疗痤疮最常用的方子就是附子理中汤,效果很好,有很多经年累月的痘子都得到了治愈。所谓理中,其实理的就是中焦的脾,用附子的阳气,去振奋脾的阳气,帮助运化体内多余的湿热。这样一来,既能够助阳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臂之力,帮助快速排出湿气,从而不“需要”再长痘子,又能振奋过了青春期还在长痘人的阳气。

传统的附子理中汤组方为:

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2钱;炙甘草,1钱。

当然,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需要在剂量上有所加减。在此基础上,我经常会加入善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吴茱萸。

附子理中汤也有中成药,叫附子理中丸。我曾看到有些民间中医,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早上起来生痰,一到下雨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总是感觉萎靡不开朗,或者走几步就感到累的人,都适当地吃一些附子理中丸,原因是现在人普遍的脾胃虚寒。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饮食不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中医说的“思虑伤脾”,也就是压力和烦恼比较多。

这种说法,我认为还是比较有道理的,附子理中丸,善能化解脾胃的湿瘀,吃上几天,胃口不好的人,会恢复饥饿感,吃过东西之后消化得也快,人也慢慢变得精力充沛一些,上楼不太喘了。还有一些人会发现排气多了,不要觉得尴尬,所谓“热胀冷缩”,这种排气,是药中的阳热化解身体里的湿寒成为了气体,排出体外。

现在临床这么多个疑难杂症,主要的问题还在于阴阳失调。那么是阴虚的人多,还是阳虚的人多呢?我觉得都有。十人九瘀,瘀久必化热。除了扶阳的思路,还有祖上传统方子的使用。所以在治疗方面,不管是毛囊炎、湿疹,我们都有破瘀、开瘀的考虑。很多人说,经过了我的治疗,不仅皮肤病好转,自己还感觉快乐了许多,心情越来越好了,其实就是破瘀、开瘀起了作用。

另外,传统的温经汤、四逆汤,也是我经常用到的方子。针对长痘子并且伴有妇科病的人非常有效,不但能帮助她解决皮肤问题,更能很好地调整身体,对她的妇科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温经汤《金匮要略》原方:

吴茱萸 9g、当归 6g、芍药 6g、川芎 6g、人参 6g、桂枝 6g、阿胶6g、牡丹皮(去心)6g、生姜6g、甘草6g、半夏6g、麦冬(去心)9g。

四逆汤《伤寒论》原方:

炙甘草6g、干姜5g、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

祛痘妙方四白散

此方为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孔令谦所创。

一些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脸上爱长小痘痘,这与经血不调有直接关系:长了小痘痘千万不要往脸上瞎抹,尤其是含有激素类药物的药膏,容易形成药源性疾病。这里教大家一个改良古方,效果非常好,而且没有副作用。

这个方子来自于古时候的七白散,后来简化到六白散、五白散,现在我把它简化到四白散,就四种中药:白芷、白附子、白芨、白蔹。

可以到药店里购买这些中药。用量上,白芷用双份,剩下那三味药各一份,也就是说如果白芷用20克,其他的药各10克。

买回家后,把这些药打成面,然后用槐花蜜调成面膜,每天晚上临睡前用。记住一定要在其他地方先试一下,看有没有过敏反应,没有的话就可以往脸上抹了。抹完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干净。本方有治疗座疮和美白的作用,而且特别便宜。

“面子问题”找支正穴

针对疾病:青春痘、扁平疣

适宜人群:青年男女

操作方法:可采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力度要适中,出现酸痛感就可以。每次按大约100下,坚持半个月。

青春痘的问题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扁平疣和青春痘一样,也是非常有碍观瞻的,它会导致令人尴尬的色素沉着,摧毁人们的自信心,还极容易传染亲朋好友,给自己周围的人都带来不好的影响。我曾经遇到一位小伙子,脸上的扁平疣很严重,据他说,花了不少冤枉钱,但一直都治不好,所以自尊和自信心都大受打击。

我觉得扁平疣又不是什么大病,何苦让这么可爱的小伙子黯然神伤?我送他一个礼物让他把所有面子问题都解决。这个礼物说小很小,说大,作用也很大,那就是我们手臂上的支正穴。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从手掌根往上5寸、也就是6个手指的距离,这个穴位在肉和骨头的中间,骨缝里的痛点就是。按摩支正穴的时候,可以采取揉、按、掐的手法,力度要适中,当支正穴出现酸痛感的时候就可以了。每次按大约100下,半个月以后效果就会出来了,摆脱扁平疣“穴”到病除。

支正穴为什么这么“神”呢?“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支正穴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心脏和小肠也是相表里的,而连通心脏和小肠的一个络穴就是支正穴。络穴是联络的意思,就是说心脏和小肠全靠它来联络。

人的身上长了一个瘊子,有了扁平疣,这都可以算作是人身体上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人身体上的赘生物在中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人体内有了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就会形成这些赘生物。

可能有人要问了,支正穴是什么穴位,为什么可以消除扁平疣呢?这是因为支正穴可以从心脏那里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地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也就是说支正穴化解掉了体内痰湿的赘生物。这下大家明白了,按摩支正穴为什么可以治疗扁平疣了吧!

既然扁平疣主要是体内湿浊过多、脾虚水湿运化不利所致,那么在按摩小肠经里的支正穴以后,再和按摩胃经里的丰隆穴、脾经的阴陵泉穴结合起来,可以算得上锦上添花了。对这几条经络坚持疏通按摩,不仅可以去除扁平疣,还有很好地防衰老的效果。

年轻人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如果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令人懊恼的许多小病都会找上门来。其实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按摩按摩一些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穴位,在休息的同时又消除了病症,岂不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