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诊断胃病的一面镜子
舌诊,在下面几种情形下准确率较高。
第一,外感热病,特别是温病中。
《伤寒论》里也提到过舌诊,但并不多。舌诊就是在温病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的各个阶段,舌诊能够显著的揭示病程。
第二,诊断小儿病的时候准确率较高。
这是因为小孩经脉气血未受伤害,脏腑清灵,内在病症可以很敏感及时的反应到舌头上。
综上,在成人的内伤杂病中,舌诊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也就是舌诊不能反映疾病的全貌甚至主要病机都反应不出。
这时候,脉诊就非常必要,李士懋老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有过论述,他讲所谓舍脉从证、舍脉从舌是不存在的,之所以舍脉是因为不识脉,脉证不一是因为对脉的解读不到位,说白了一句话:脉诊不精。
我当时读到这里的时候,茅塞顿开,前辈讲话就是硬气,你没学到位,就说什么脉证不符舍弃脉象,那是你的问题,你得再学精才对。
从那以后我对于脉诊绝不敢懈怠敷衍,当面诊病必把脉。
譬如,我遇到过身形看似弱不经风的女性,很瘦弱的样子,一摸脉双关滑大有力,明显一个实证。
看似强壮的男性,一摸脉沉软无力。
等等,不少见。
不过最近我在诊治一些胃病的患者时,发现舌诊在胃病的诊断中价值还是偏大的。
举两个例子:
这位老人胃部烧灼感,胀,大便难,舌面偏干,裂纹,舌根厚一点,分析她是胃阴有亏,导致胃的通降失司。
这个人的毛病特别多,全身都是不舒服,乏力腿软,胃部的表现也是烧心难受,消化慢,嗓子眼有痰,大便干不通畅。前面看了好多医生,无非补气行气化痰,但越吃越难受,并没有因为温燥化痰而痰少。她同样兼有胃阴不足,阳明燥化过度。
上面两例我都是网诊的,都以养胃阴为主,根据兼证进行加减,效果显著,详细医案我以后整理了发。
今日我看到一篇董建华老的文章,董建华是治脾胃病的专家。文章中说:舌诊在诊治胃病中十分重要、是诊断胃病的一面镜子。
口干舌红苔黄舌干,要石膏、知母等以甘寒清热生津。口不甚干,舌红苔黄腻,用栀子、黄连、黄芩等苦寒清热燥湿,如果裂纹花剥的,要用养阴生津,譬如乌梅、石斛、玉竹等。
与我前一阵的思考实践不谋而合,我发现当我认真思考好好用中医治病一段时间后,就会读到某名家的论述与我所想一致,巧得很。
所以,胃病,胀啊,痰啊,消化不好啊,只知道半夏厚朴汤、四君子汤,配消食导滞除胀,遇到上面的情况是会坏事的。
为什么。
胃喜润恶燥,功能的发挥以阴津为物质基础。
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