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问诊

文 / 健康养生我来讲
2021-01-24 18:16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辨证的依据,而问诊又是临床辨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存在部分医师或患者忽视问诊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医诊断学的全面发展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今天就简单谈谈中医问诊的临床意义。

中医问诊是医师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历来为众多医家所重视。问诊的重要性,前贤多有论述。《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强调脉诊与问诊相结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指出通过问诊而能知病之所在者,乃业医之良工。《难经》云:“问而知之谓之工”。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治病略例第三》中说:“问而知之,别病深浅,名曰巧医”,同时又提出“未诊先问,最为有准”。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指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并将问诊内容归纳概括为“十问歌”。这些精辟的论述至今对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问诊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良的社会—心理—精神刺激是现代社会日益受到重视的致病因素。对心理因素的诊察,是中医问诊的一个重要内容。《素问·五脏别论》中明确指出,临证时首先要问病人的“志”和“意”,因情施治、必无所漏。《医宗必读·不失人情论》中指出,要通过问诊了解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医人之情。中医问诊不仅是医生向患者了解病情的诊查方法,更是医生与患者互动交流的平台。中医问诊的过程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当前医学模式转变和医患关系改善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素问·征四失论》指出医生治病的四失之中有两失是忽视问诊导致。《医门法律·问病论》云:“反治病不问病人所便,不得其情,草草诊过,用药无据,多所伤残,医之所过也……若不细问,而急遽妄投,宁不伤人乎?”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病人自觉症状等情况,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这些情况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忽视中医问诊,是造成漏诊误诊、治疗效果不满意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总的说来,中医问诊是医者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每个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医问诊的核心是“问”,即“问什么”和“怎样问”。在诊疗过程中,不仅临床医师需要悉心揣摩、把握好问诊的内容、方法、技巧和原则,以更准确、深入地了解病情,同时患者也要配合大夫,切忌忽视问诊。如此才能为中医辨证提供丰富而准确的资料,从而提高医疗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