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中医81年行医,数万人被治愈,墓碑上刻有100个秘药方

文 / 中国医药报一点号
2021-01-24 00:08

《温病条辨自序》中说: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医生自从开始他职业生涯后,就天然的有了救死扶伤的义务和责任。每一个医生生来就有救助病人的责任感,当医生没有做到救助一个病人,他就会觉得痛苦。医生是一个群体,一个救死扶伤的群体。河南有一个女中医,她行医一生,救治了数万人,把医生救死扶伤的誓言履行了一辈子,直到去世后,她还让子孙们把药方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这样的好中医十分难求。

中医的产生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流传几千年,直到现代,中医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存在在世界上,而且中医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几千年的情况下。总结出了许多精华,比如医学典著《黄帝内经》自己多种医学理论的诞生,都能证明中医院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术。而我们今天的主角——袁淑芳正是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袁淑芳的一生和中医离不开关系,她用中医成就了自己,中医也因为像袁淑芳这样的人物而更加辉煌灿烂。而且这个老中医行医一辈子,直到去世后,还不忘记发扬中医风范。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袁淑芳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当一名医生是不容易的,因为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要通过五年的大学学习,在经过三年或者两年的规培,在岗上还得考各种证,一个医生学的头七年是没有任何收入,而投入又是相对比较高。这两年发生的医闹事件数不胜数,甚至我们所看不见的医闹正在到处发生。在我国古代,有不少朝代的法律都曾制定,如果医生发生了误诊的行为,是要被处以严厉的刑罚的。

比如在汉朝时代,医生如果误诊,就会被砍去左右脚或者左右手。即使这样,还是有许多医生都毅然决然的担当起了这个救死扶伤的角色。尽管在近现代人们废除了这样没有人性而残酷的刑罚。但在中国,医生和百姓之间的矛盾仍然有很多。而袁淑芳选择当一名医生,就是让人尊敬的。

袁淑芳是河南省盘龙村桥人。在他1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起了中医。幸运的是,袁淑芳的家族是一个医药世家,这也为袁淑芳学起中医来,起到了不少作用。不过当一个中医最基础的就是要背诵许多中药的名字,同时还要把中药的药性,治疗功能等等全部背下来。中药大概有四五千种,也就是说,袁淑芳至少要背超过1000种中药的名称以及它们各自的药性,功能。这个过程是枯燥而无聊的,没有任何一种捷径能让他在瞬间记下所有的药。

但当她熟记各种中药后,她的行医技术也在慢慢的提升。在行医的过程中,袁淑芳遇到形形色色的病人,也接触到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苦,因为疾病而产生的苦,或者是因为贫穷而产生的苦,但她从来没有向别人诉过这样类似的苦水。行医七八十年,袁淑芳至少已经累计救治了30万人。她总是用不断精湛的医术来救治病人,解除掉病人所受到的痛苦。

当病痛让一个人缠绵病榻时,人的精气神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好的思想,因为此时,活着是一种折磨,而并非享受。但袁淑芳的出现,让许多病人看到了生的希望。于是,凭借着精湛的医术,袁淑芳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一代名医不仅治疗人们的疾病,更关心人们的心心理,这才是袁淑芳越来越出名的原因。袁淑芳老中医一生行医经验极其丰富,救治了广大病患,多年行医更升华了袁淑芳的精神。她实实在在的体谅病人的病痛,但她的一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无限的功绩呢?那就是把方法记录在书上然后人们揣摩观看。

2006年的夏天,90多岁的袁淑芳预感到自己的寿命已经不长,于是她做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把自己行医多年的经验总结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这是由中医的一大特性决定的,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不断积累累积的经验科学。这样人们也能从这些秘方中得到一些总结和经验,避免走弯路。将这些秘方分类整理好以后,袁淑芳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王泰升,千叮咛万嘱咐,儿子一定要把秘方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因为多年来,袁淑芳都认为医生不能藏私,只有同行们彼此沟通交流医术经验,才能让中医真正发展弘扬起来。作为一个名医的儿子,王泰升也很好的继承了家族内遗传的医学技术,王泰升本人的医学技术已经十分拔尖,还曾受邀到美国交流医学技术,并几次获得国家专利。可以说,除了王泰升本人的勤奋努力,这也离不开母亲袁淑芳的细心培养。

袁淑芳一辈子养育了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王泰升在医学领域有着自己的硕果。而在当地,袁淑芳开了自己的袁氏妇科诊所,可以说,袁淑芳在妇科治病方面,有着自己独到而高超的见解。作为一个女性,袁淑芳必定无比的清楚知道女性一生中在身体上所要受到的折磨。而她留下的100个秘方中,大部分都与妇科方面的疾病相关。但袁淑芳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妇科,在留下的药方中,也有不少涉及到皮肤或者静脉曲张等问题。中医是多方面的经验科学,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因此,就对行医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袁淑芳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在袁淑芳去世后,袁淑芳的二儿子王泰升遵照母亲的遗愿,特意请专人雕刻了一块墓碑,王泰升专程从北京回到河南老家完成母亲生前的心愿。在这块巨大的墓碑上,工匠用工整的字体刻下了袁淑芳留下的那100个秘方。许多医学生和医生听闻此事都前来拜访,观摩或者祭奠袁淑芳老人。在我国古代,许多人为了谋生,都会把手艺传给家里的长子,为了保持手艺的独特,人们并不会外传这些技术。如果别人学会了,那自己岂不是没有谋生的手段了?

而袁淑芳怀有广博的心理和救死扶伤的气质,将自己行医多年的宝贵经验传给世人,就是希望能减少病痛带给人们的琢磨,这是一种崇高而无私的精神,就是有无数像袁淑芳这样的名医,解除人们的病痛折磨,同时发扬光大了中医这一门伟大的技术。有媒体曾经采访过王泰升,王泰升告诉记者,母亲袁淑芳是姥爷的继承人,一般家族内,会把家族的精华技艺传给最有天赋的那个人,显然,在袁淑芳的家族内,她是当代最有天赋的那一个。而袁淑芳也并没有辜负家族的期望,她是建国初期的名医之一。

在近现代,中医尽管有一段时间的衰落,但其本身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让它再次焕发一定的光彩,作为现代仍然被用到的医学技术之一,中医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些重大的疾病的对应上,中医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能力,让人们再次看到流传了5000年的中医能流传至今的原因。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与中华高深的文化也有多方面结合。在面对西医的冲击下,我们仍然要辩证客观看待中医的作用。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素问》

《河南药神袁老太生前精心总结的100个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