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12位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1 当代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交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
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华南之剑注疏:《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证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镇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
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神宁。
按语: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病机亦错综复杂,有心脾两虚者,有胆郁痰扰者,亦有胃气不和者等等。临床上尤以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者居多,往往缠绵难愈,难以骤效。久不得寐,势必耗伤心阴,使心阳更亢,复不得入于阴,而不成寐。潜阳宁神汤正是基此而立方。临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渐进,待阴气得充,亢阳得平,心神安定,卧寐必宁矣。
2 当代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
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草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
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注疏:本方系多方精组而成。上可溯源于《内经·素问》之半夏秫米汤;下又能至现代实验室,因今人实验证明,中医除痰药多有镇静作用;中可以归功于许学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药,须先放入水中煎沸约半小时,然后纳入其余诸药。因此二味为介类及矿物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浓汁约150ml,煎两次,分两次服用,距离吃饭约一小时,前后均可。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时,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
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语:失眠多梦一症,根据旧说认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则主要责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湿生痰,痰火交郁,故而发生心烦不寐,或寐则乱梦纷纭,大脑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人非铁石,大脑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则变生百出。我曾统一将之称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忧、恐)等相互交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少睡多梦实为最根本、最主要的症状,愈此则诸症减轻,而本方则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古语有:“心病还须心药医”之说,药物的作用,终是“外因”。治疗本病除服药以治其标外,更主要的还是消除病人“五志过极”(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则,病本不除,“内因”还要起主要作用。
3 当代名老中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注疏:思虑过度则伤脾,脾血亏损,血虚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心神,阴液亏耗,无以上承于心,五志之火无制,而君火更亢,阳不入阴,致使心神不安而产生失眠、多梦、神疲、舌红或淡红、脉细弱或细数诸症。本方琥珀安五脏,定魂魄,镇惊安神,为君药;辅以合欢花安神解郁,入脾补阴,入心缓气而令五脏安和,神气舒畅;再佐以养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泻心火,酸入肝,收敛肝阴。全方药仅三味,但组方严谨,疗效确切,尤其以血虚阴虚型病人为佳。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阴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4 当代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丹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生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按语:失眠多与肝肾有关。心藏神,赖肝血以养,需肾水以滋。肾藏精,肾虚则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独亢;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火亢盛,热扰神明,神志不宁,因而不眠。若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动扰心,神不安宁亦致失眠。临床上需根据全部脉证,审因论治。本方系自拟经验方,适应于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失眠。其审证要点为:心烦不眠,难以入睡,睡即多梦,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细弦数。方中丹参入血,既养心肝之血,又凉血分之热,从而起到安神作用,为本方主药;炒枣仁养肝血;柏子仁补心阴,生龙骨、生牡蛎镇静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虚火安心神;合欢皮化痰浊宁心神。临床运用,尚需随症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壳、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5 当代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高枕无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
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 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6 当代名老中医彭静山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专,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7 当代名老中医徐景藩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安神煎
药物:炒陈皮6g,法半夏10g,胆星6g,石菖蒲6g,郁金10g,朱茯神15g,莲子心6g,
龙齿20g,酸枣仁15g,炙甘草5g,麦芽30g,大枣10枚,黄金首饰6~10g。
主治:失眠。
制法:黄金首饰穿线,缚紧,置砂锅内,加水1000ml,煮沸后文火续煎1小时。其余诸药放入水中搅拌、浸泡,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水不够时可略加,煎成200ml。
用法:每日1剂,日服1次。临睡前温服。服药后,以温热水洗脚后就寝。
按语: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紧张,心情不愉快而致,气郁不舒,影响脾气之运化,聚湿则成痰;或因气郁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认为:“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同时指出,“理痰气”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义”。方用陈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陈汤之义,燥湿化痰,同时朱茯神还有宁心安神之功;加胆星增强化痰的作用,并能清热;菖蒲、郁金、莲子心清心化痰解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具有镇静作用;龙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麦芽健脾和胃消食;另以金器置药中煎煮,其义在于取其“微量元素”,须用真金。诸药合用,有燥湿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本方证的审证要点为:要有痰湿内停之象,证见胸闷、头痛、厌食等。临证之时,如见舌质红,口干者,可去陈皮,加天冬12g,麦冬12g,何首乌12g。
8 当代名老中医赵绍琴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补心安神膏
药物:黄芪60g,党参30g,生地60g,当归60g,赤芍60g,白芍60g,川芎60g,阿胶30g,
黄芩20g,川黄连10g,女贞子30g,旱莲草60g,金樱子60g,五味子60g,远志肉30g,
生牡蛎80g,珍珠母80g,焦麦芽60g,鸡内金60g,桑椹子60g,鲜葡萄2500g ,
鲜苹果4000g(切片),蜂蜜150g,冰糖60g。
主治: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
制法: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渣,置文火上浓缩,加鲜葡萄和鲜苹果,再煎,再去净渣,加蜂蜜150g,冰糖60g,徐徐收膏,同时将阿胶溶化于膏内,以滴水成珠为度,贮于瓶中。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匙,白开水化服.
按语:本方适用于劳倦太过而心脾两虚的失眠证,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秘结,舌淡,脉细弱。治当健脾安神,养血宁心。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以达补心阴之效,此即“虚则补其母”;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以润大肠,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方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临证时,还应根据不同兼症,灵活加减化裁,如素有肺虚,燥热咳嗽,或血虚便结者,加川贝母30g,麦冬30g,玉竹30g;痔疮,便血者,加丹参30g,炒地榆60g,炒槐花60g,干荷叶30g;燥热干咳,舌瘦干红者,加款冬花60g,桑白皮60g,地骨皮60g,紫菀30g。如遇感冒及其他疾病发生,应立即停服此药,以免留邪。
9 当代名老中医乔保均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百合安神汤
药物:生百合30~50g,炒枣仁30g,当归10g,夜交藤30g。
功效: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注疏: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百合安神汤即据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补兼用,入心经善“敛气养心,安神定魂”,据老中医多年经验,重用百合有明显镇静安眠作用,故用以为君;炒枣仁甘收酸补,向为安神要用药,用以为臣;当归善补阴血,佐百合以养心阴,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枣仁以养心血,药虽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协力,功专安神。不寐病因虽多,证型亦杂,但均以心神不守为共同病机,其治均当以安神为要务,故不论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汤为主进行治疗。实际应用时,百合用量宜重,方解获效卓然。因其药性平和,即使用50g,亦无任何副作用,尽管放胆用之。
加减:肝郁化火者,合用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汤;思虑过度者,合用茯神、桂圆肉、白术、木香、石斛、陈皮、柏子仁等;卒受惊恐者,加用远志、山萸肉、琥珀、生龙牡等;饮食停滞者,加砂仁、麦芽、山楂、鸡内金、槟榔等,若腹胀满、大便干结者合调胃承气汤或枳实导滞丸;痰热内蒙者,上方加温胆汤。心肾失调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为基本方;偏阴虚火旺者,合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偏肾阳虚者,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遗精明显者酌加桑螵蛸、金樱子、芡实、连须;盗汗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五倍子、煅龙牡等。心脾失调者,主方合归脾汤;纳呆明显者酌加陈皮、焦三仙;腹胀明显者酌加砂仁、川朴;大便稀溏者,去当归,酌加山药、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调者,肝血虚者合用四物汤;肝阴虚者合一贯煎;肝阳上亢者,合羚羊钩藤汤;月经不调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验案:姚某某,男,35岁,干部,1995年2月21日初诊,门诊号为:127489。
十年来常年失眠,屡治不效,近四天彻夜不眠,只好借酒刺激,以醉代眠,伴头昏、头晕,记忆力严重下降,口渴喜饮、腰 B154 、梦遗,二便调和。检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无力。证属心肾不调,阴虚火旺。方用百合安神汤合黄连阿胶汤化裁:生百合45g,炒枣仁30g,当归10g,丹参10g,麦冬13g,五味子9g,生地10g,茯苓30 g,柏子仁10g,阿胶(烊化)10g,黄连7g,肉桂1g,琥珀5g,夜交藤45g,生龙齿15 g。药进二剂疲倦欲睡,至第三日晚呼呼大睡4小时之多。续服10余剂,每晚可眠6~8小时,继之,睡眠复常。
按语:神之所以不安,其客观因素不外三方面:一因情志所伤,二因实邪内扰,三因脏腑功能失调。前二者,一般属实,病程大都短暂,其治当细究其因,或疏肝柔肝,调气清心,或健脾助运,养血守心,或消食化痰,宣心畅神,病因即除,不寐自愈。病由脏腑功能失调者,一般属虚,病程大都缠绵,其治应紧紧围绕“心君”这个中心,详辨“心—脾”,“心—肾”,“心—肝”,哪条生理“轴线”失调,或以哪条轴线失调为主。一般说来,心肾失调多见于老年人,宜滋肾清心,交泰安神;心肝失调多见于更年期和高血压病人,宜滋阴平肝,潜阳安神;心脾失调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宜健脾升清补血安神。病由外因所致者,重在“祛邪”,病由内因所致者,重在调理。祛邪较易,调理较难,故前者疗程一般较短,后者疗程一般较长。
10 当代名老中医董平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养心安神汤
药物:北五味子6g,珠麦冬12g,太子参、茯苓、茯神各9g,桂圆肉、当归各9g,生龙骨1 2g,生牡蛎18g,炙远志6g,柏子仁、炒枣仁各15g,夜交藤30g,炙甘草2.5g。
功效:益气养心,补血安神。
主治:虚证不寐。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注疏:方中五味子、麦冬能滋养五脏,清心,敛肝,滋肾,益气,强阴;太子参、茯苓、茯神能益心气;桂圆肉、当归能补心血;生龙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蛎能入肺定魄;远志能引肾气上达于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气下交于肾,合奏交通心肾之效,能佐麦冬散心郁以安神;炒枣仁补肝胆、敛心气;柏子仁镇肝,安惊悸,养心血;夜交藤除梦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心血,补心气,镇心惊,安心神。
加减:阴虚火旺者,去参、归、元肉,加滋阴阿胶,清火加竹叶、灯芯草、栀子、连翘心、黄连、黄芩;阴虚阳亢者,去参、归、圆肉,加阿胶、鸡子黄,阳亢甚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肾阴虚者加生地、玄参;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属;心肾不交者加黄连、桂心;心脾两虚者加土炒白术,若胃气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陈;惊恐伤神,心胆气虚者改太子参为人参,加菖蒲、龙齿、朱砂;惊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条加味,再加琥珀;惊魇有声者参按上条适当加味,再加二陈;健忘者远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龟板。
按语:临床上如遇实证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热内阻,或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或瘀血不寐,均当另选对证良方;若误用此方则有实实之弊。若虚中扶实,以虚为主者,上方可以加减运用,而加减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
11 当代名老中医张之文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方名:宁心安神汤
药物:生地20g,丹参20g,炒枣仁50g,夜交藤30g,炙甘草3g,远志10g。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阴虚血少,虚热内扰之失眠。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注疏:方中生地滋阴生津,养其暗耗之阴;丹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养血、宁心、安神。方中酸枣仁重用则效捷,现代药理研究提出其有镇静催眠作用,宜炒熟用,勿久炒而致油枯。全方共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之功效。
加减:兼见倦怠乏力加南沙参30g,黄芪30g;兼见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口舌生疮,手掌发胀等,加山栀仁10g,丹皮15g,益母草30g,竹叶15g;兼见手足心潮热,多汗,加丹皮15g,白薇15g,牡蛎30g;老年患者若伴腰膝酸软,关节疼痛,难以负重,筋肉时有挛急,五心烦热,多汗等,摄片发现骨质疏松者,加枸杞30g,龟板20g,鳖甲20g,牡蛎30g ,山萸肉12g。
12 著名医家程门雪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1)方:加味交泰丸
药物:肉桂心1.2g,姜川连0.9g,制半夏6g,北秫米9g(包煎),云茯苓9g,炙远志3 g,
炒枣仁9g,淮小麦12g,陈皮4.5g,春砂壳2.4g,川楝子6g,煅瓦楞12g,佛手柑2.4g,炒香谷芽12g,片姜黄2.4g。
功效:疏肝和胃,养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纳呆,脘中不舒,胃纳不香,泛泛欲恶;不寐,心悸不安,夜半发烦,脉数。
注疏:程师指出,夜半发烦之失眠,为阳不入阴,故以肉桂、黄连引阳入阴,引火归源;脘中不舒,为肝胃不和,故以苓、夏、陈、秫米和胃安中;佛手、川楝疏肝理气;远志、枣仁、小麦养心安神;砂壳、谷麦芽消食运脾。共达疏肝和胃、养心安神之功效。
(2)方:滋肝安神汤
药物:阿胶珠9g,酒白芍6g,珍珠母15g,茯神9g,酸枣仁9g,黄连0.9g,炒杜仲6g ,
炒白蒺藜9g,炒川断9g,桑寄生9g,金锁固精丸12g(包煎)。
功效:滋肾柔肝,清心安神。
主治:不寐。症见失眠日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头痛耳鸣,腰酸痛,遗精,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注疏:证属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故以阿胶、白芍滋肾柔肝;珍珠母镇肝潜阳;川断、杜仲、寄生、蒺藜滋肝补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用黄连者,程师认为对心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烦躁者,黄连用量宜小并用水炒、盐水炒或蜜水炒,以防苦从躁化;黄连治烦躁,一要轻用,二要配伍,如配阿胶或枣仁。
(3)方:和胃安神汤
药物:半夏6g,秫米9g,炙远志3g,佛手4.5g,茯苓9g,白蔻2.4g,煅瓦楞12g,生苡仁12g,陈皮4.5g,苏梗4.5g,炒谷麦芽各9g。
功效:和胃化痰,疏肝和胃,化湿消痰。
主治:不寐。症见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注疏:证属肝胃不和,痰湿阻滞。故以半夏、秫米、陈皮、茯苓和胃化痰湿;白蔻、苡仁宣畅化湿滞;佛手、远志、煅瓦楞平肝降逆气;苏梗、谷麦芽化滞助消化。共奏疏肝和胃、化湿祛痰之功效。
精彩视频分享
请陛下翻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