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有奥秘,中医告诉你
“解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恐怕属于封建迷信范畴。其实,中西方都有关于梦的科学研究,解析梦境也并不是玄学或是迷信。在中医学理论中,就有对于梦与人体身心健康之间关系的阐述,并且探索出了梦的诊疗方法。“梦”中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解析梦境对于健康有什么帮助?答案就在文中——
古今中外,对梦的解析产生了很多理论,形成了各家学说。其中,有两本巨著最具代表意义。一部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巨著《内经》,对梦的研究已有广泛认识,分别从梦的形成、梦的分类、阴阳与梦、五行与梦、五脏六腑与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而详尽的阐述。另外一部即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在对于梦的阐释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中指出,梦是一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除此以外,析梦的各家学说还有很多,远不是这两部著作所能概括的。
中医对梦的研究渊源已久。《内经》形成了梦学初步理论体系。东汉张仲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辨证论治应用于梦证的诊疗,最终发展了有关中医梦证的理法方药理论基础。后世的医家们也经过不懈努力,对中医梦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不断完善梦学理论,流传下来许多极富价值的有关梦学的医学典籍及理论。
在诸子百家中,除了前文所提及的一些诸子析梦观点外,还有很多析梦理论。比如《庄子》中有大量关于梦象的阐述,其认为“真人无梦”。
对于因何成梦,即梦因的解析,各析梦观点主要是从外因及内因两方面进行阐述。
外因方面,有从饮食起居入手的,如医家危亦林提出个人的具体饮食起居情况与梦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观点;有从外邪六淫入手的,如刘完素从火热入手,认为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极皆可化火,郁热可致梦呓、多梦;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并讨论了“卒魇”这一病证,认为卒魇是因外邪纠缠魂魄,魂魄不得归身而致梦。
内因方面,各医家主要从五脏六腑及情志变化入手。如徐春圃在《古今医统大全》中说梦因脏腑虚实而发;而张景岳则认为梦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外邪及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并提出魂魄扰动心神是梦的机制之一。
此外,很多医家从梦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相关阐述。比如医家昝殷提出多梦则梦者阴盛阳虚,少梦则梦者阳盛而阴虚;医家孙思進还在梦因方面提出了“肝伤善梦”和饮食不当致梦的观点,同时还认为梦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诊断作用等就梦的分类而言,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分类。如《周礼》将梦分为6种:正、噩、思、悟、喜、惧梦;隋代的杨上善则把梦分为3种:徵梦、想梦、病梦。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既有诸子百家的学术齐鸣,也有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对于梦的认识也就丰富多彩,观点也是多种多样,这里仅列举了部分有关析梦的观点。其实,从古到今,我国人民和历代医家在不断地探索梦的实质、分析研究梦学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梦学理论,在梦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梦的分析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经验,创立了独特的理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其合理部分,将中医析梦理论发扬光大。
梦对心理的影响
有人认为梦能反映身体病变者,如“脏腑功能失调,其梦可反映”;也有言梦能体现人的心理变化者,认为梦能调节心理、消除消极因素使之趋于平衡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还有提出梦具有启迪灵感、刺激创造功能并增强记忆者;更有认为梦能反映人格特点者等。那么,梦究竟对人体尤其是身心有哪些影响呢?
一梦能反映心理状态
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梦者当前的心理状态及身边所发生或关心的事物,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梦境中可以看出梦者的心理状态。梦境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形式多样,有直接反映者,亦有间接修饰而来者。如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梦造于心”观点,说明了梦境能反映梦者一定的心理状态。
二梦可恢复心理平衡
对于梦的研究,很多学者曾致力于其与健康状况的联系,既包括身体方面,也涵盖了心理精神方面,比如梦对于心理平衡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愿望是造成梦的唯一精神动力,愿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缓解由于愿望未实现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从某种程度而言,梦能满足欲望,调节心理平衡。荣格也认为:梦有补偿作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都说明梦对恢复心理平衡是有益的。
三梦能够给人类带来灵感
有观点认为,睡梦中有知识在大脑中被整合,从而增强印象,启发思维。从梦中获得灵感的现象在科学家、艺术家身上屡见不鲜,或许这种现象用古人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出解释可能更为贴切。
四其他
梦具有一定的预示性,尤其是对身体疾患的提示或预示。
除了梦本身所具有的上述作用外,析梦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对梦境进行适当的解释可以改变梦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使梦者达到某种心理满足,从而增强信心,身心愉悦,充满正能量。析梦同时又具有心理治疗作用,尤其是对于有些矛盾冲突大、难以自拔、影响身心健康的人而言,正确而有效的析梦可以起到了解内心矛盾、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梦的认识,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不能迷信于其中,要探讨其本质,做到客观正确的认识。中医析梦的目的在于既要继承与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造福人类;也要通过析梦使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使身心更健康。
除了梦境之外,中医学对于很多心理学现象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诊疗方案。中医学视角下的心理学有什么样的特色?中医又是如何诊疗心理疾病的?这本书能为你打开通往中医心理学的大门——
《中医心理学》
本书充分注意到古代中医心理学思想和现代中医心理学理论在中医各科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对提高临床疗效的现实意义,始终贯彻理论阐述与实际操作并重的原则,着重在提高本教材的临床指导价值上下功夫,因此加入了“中医心理治疗医案选”。在具体组织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合理掌握理论阐述的深度和层次,尽量使基础理论贴近临床实际,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价值。在教学框架设计方面,强调教师易教和学生易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锻炼,在要求对中医心理学基本知识、关键技术等有效掌握和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中医心理治疗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入了中医心理气质学说和情绪学说,以及中医心理各论章节。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心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红宁 申寻兵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