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圣手蒲辅周:我有一方,调肝催眠,治神经衰弱,留给后人评说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中医,是一片浩瀚星河。
在这片星河里,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等待我们开掘。
如果我们作为后人,不认真吸取和学习的话,是愧对祖先的。
今天,我要跟你讲这个,就是老一辈中医人的宝贵经验。
我慢慢说,你慢慢看,到最后,你定然受益匪浅。
故事的主人公,是蒲辅周先生。
蒲师,生于1888年,卒于1975年,是我国老一辈中医学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他11岁就随父学医,继承家学。
如果你去查阅蒲师的生平,会发现,他是留着胡子的。那个装扮,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人的造型。他的血液里,就有传统中医人的风骨。传说,他曾因为一次偶然误诊,闭门不诊三年,面壁思过。他在闭关期间,抄录日本的《汉皇医学》,发出了“外国人尚于中医有如此精深研究,中国人岂甘自卑”的疾呼。
他曾张贴药方,公布于乡里,让贫苦百姓掌握应对霍乱之法。在进京离乡之前,他曾免费为乡邻义诊三天。他曾经参与创建中国中医研究院,也曾为周总理医治疾病。总之,他是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影响深远。
有一次,蒲师接待一个女患者。什么毛病呢?就是神经衰弱、失眠。
当时,这人才38岁,常常彻夜难眠。她敏感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室内有滴水的声音,她都无法入睡,甚至可以被惊醒。
这个问题,一转眼已经十年了。她遍尝方药,无效。到后来,睡眠尽废,健忘,伴随头晕、耳鸣、心悸心烦,左侧胁肋部位疼痛时作,偶尔还干呕。整个人既怕热,又怕冷,四肢不热乎,但是有时候还感觉手心发热。总而言之,整个人是乱套的,一般人看了都皱眉头。
怎么办?此人找蒲师诊治。
刻诊,见脉沉弦有力。
蒲师手捻须髯,不慌不忙,命身边的学生写下一张配伍。但见——
柴胡3克,枳壳3克,白芍9克,甘草3克,吴茱萸1克,黄连3克,法半夏6克,远志3克,菖蒲6克,酸枣仁9克,石决明15克,磁石12克,小麦9克,大枣3枚。
当时,蒲师嘱咐,说这个配伍,是需要久用的,不能一蹴而就。隔日服用一剂,用一个月再看效果。
结果,患者用药之后,睡眠很快得到好转。后来二诊之际,原方加入五味子3克,病症继续好转,最后基本痊愈。
这个医案故事,是蒲辅周的学生薛伯涛教授在著述中记载的。我有幸看到,记载下来。
这个配伍,到底有什么奥秘呢?我归纳,就是四个字:调肝催眠。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患者问题,在于肝郁、气机不畅、枢机不利。
读者朋友,你记住,我们的肝,主疏泄。它就好比一身气机运转的润滑剂。如果肝郁了,润滑剂没有了,一身气机的运行就滞涩了。这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比如说,上文这个女患者。她的脉,弦而有力。这是典型的肝郁之候。同时,他的全身症状,也印证了“病在肝”的基本认识。
哪些细节可以为证?第一,胁肋下疼痛。胁肋为肝胆经所行之处。肝郁气滞,所以肋下不适。
第二,时时干呕。肝郁气滞,脾胃之气失常,胃气上逆,故而干呕。肝郁的人,胃口往往不好,问题就在这里,肝胃不和。
第三,不耐热,也不耐寒。这就是她一身阳气,将出不出,将发未发所致。阳气发不出来,她怕冷。阳气憋住了,化热,所以她还不耐热。
第四,四肢不温。这是肝郁气滞,阳气不得外达四肢所致。
第五,手心发热,烦躁,这是肝郁日久,有了热邪所致。
肝郁气滞、气机不离到这个程度了,患者不可能不失眠。因为,睡眠本身就需要气机运行顺畅,作为基础条件。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虽然纷繁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条——肝郁气滞,枢机不利。
怎么办?调肝助眠。现在,你再来看看蒲师的配伍:
柴胡3克,枳壳3克,白芍9克,甘草3克,吴茱萸1克,黄连3克,法半夏6克,远志3克,菖蒲6克,酸枣仁9克,石决明15克,磁石12克,小麦9克,大枣3枚。
这里头,其实是四逆散和左金丸的合方。简单理解,你不是肝郁吗,用柴胡、枳壳、白芍、吴茱萸疏理肝气。你不是肝郁化热而烦躁吗,那用黄连、石决明、小麦清热安神。你不是食欲不振而干呕吗,用法半夏来降逆止呕。你不是睡不好吗,用远志、菖蒲、酸枣仁、磁石来重镇安神、养心助眠。其中,小麦和大枣还有甘麦大枣汤的意思,可以养心安神、调肝缓急。这些是最基本、最简单、最粗略的方义解读,您明白一下就好。
可以说,这张配伍,从立法到遣药,都是非常讲究的,深刻体现了蒲师的临床功力。因此,这是调肝催眠的代表方剂。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中医爱好者,学习者,以及深受神经衰弱、失眠困扰的人来感受学习。非专业读者,如果想借鉴应用文中配伍,那一定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切勿盲目。要知道,神经衰弱、失眠的病因,可未必都是源于肝郁,更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所以,必须辨证施治,不能乱用。
同时,我通过此文,也想向您展示,老一辈中医大家们,是如何遣方用药的。说老实话,像蒲辅周老先生那样的中医人,现如今很少了。有些中医师,面对神经衰弱、失眠,上去就开西药,而且当着病人的面,说中医治神经衰弱不好使!这真是岂有此理。事实上,对此类病,中医是有所擅长的。好经验,好理念,都藏在书本里,都藏在医案里,就看你是否认真学习、用心体会。我撰写此类文说,就是想持续宣传中医,扩大其影响,让中医的血脉,不至于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送。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