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补肾温经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骨痹”

文 / 健康的胖胖子
2021-01-09 18:13

杨某,女性,55 岁,北京市延庆县农民,病历 210836号,于1973 年11 月17 日上午11 时入院。

自七八年来,每于饭后腹痛,过去以"胃下垂"治疗,效果不佳,延及 1972 年,因腹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住某县医院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肠粘连",在住院期间出现头面四肢浮肿,经用抗痨药治疗2 月余,病情好转出院,腹痛、恶心呕吐减轻,但仍有浮肿,又继续服用双氢克尿塞八九个月,浮肿消退,直至目前,每遇着凉及吃饭不适时腹痛,肠鸣,大便稀薄。一般情况下二便尚调,睡眠尚可、纳少。

1972 年11 月,因感冒发烧全身疼痛,经用青、链霉素等药后退烧,但仍全身疼痛,两胁腰部、两肩关节的周围,两上臂及大腿痛重,活动时尤 甚。走路需用拐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至 1973 年 10 月开始疼痛逐渐加重,活动困难,曾服大活络丹 40丸及其他止痛药物,效果均不显,来我院住院治疗。

既往无其他病史,患者自幼生长于农村,未去过外地。

检查∶ 强迫体位,变换体位时困难,身体消瘦,营养欠佳。两侧第 11、第 12 肋骨压痛明显,舌苔薄,脉细,余无阳性体征。

化验检查∶ 肝功能正常,血磷 1.62 毫克%(正常 3~5 毫克%),血钙 8.0~10.0 毫克% (正常9.0~ 11.0毫克%),碱性磷酸酶 35.5 单位(正常 5~12 单位),尿酸1.2毫克% (正常2~4 毫克%),尿钙51~ 70毫克/24 小时(正常0.2~0.3 克/24 小时),血沉18毫米/1 小时,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常规∶血红蛋白 12.0 克,红细胞 460 万,白细胞 9000、中性72% ,淋巴 26% ,酸性2%。X 线摄影∶胸、腰椎普遍骨质稀疏; 消化道钡剂造影,显示小肠不全梗阻、粘连。心电图大致正常。诊断为∶ ①骨质疏松;2肠粘连。

治疗上除补充钙剂、维生素 D外、中药先后给予气养血、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药剂。如∶ 活络丹、桑寄生、细辛、杜仲、牛膝、党参、云苓、白芍、当归、防风及十全大补汤等。服用药12 月 18 日,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变,改由岳老治疗。

当时主症为全身活动则痛,两胁痛甚,腰 及 两腿痛,尿黄,大便少,纳差。舌苔薄白,脉象细弦。认为,肾主骨,治疗应着眼于肾,发病起源于外感亦应虑及。治骨痛用独活、细辛,独活走里,细辛温肾。补骨脂加胡桃肉、杜仲,名"青娥丸"能补骨髓。治以:独活6克,细辛3 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2克,川断6 克,杜仲12 克,川牛膝12 克,补骨脂9克,鹿角霜9克,胡桃仁2 枚(咀服),7 剂。

12月 25 日,二诊∶患者自 12 月 20 日开始感到身上轻快,疼痛减轻,两胁及两腿疼痛均较前减轻,效不更方,停用西药。至 12 月 27 日,上肢活动较前灵活、自己能穿衣、梳头,腰已不痛。第 11、第 12 肋骨压痛明显减轻,下肢每于初下地走路时疼痛,活动后即减轻,已两天不服止痛片,不服莨菪剂,腹已不痛,但于吃水果时有些肠鸣。嘱出院后将原方再服一段时间,以 巩固疗效。

本例为骨质松疏症,中医辨证,深合《素问·长刺节论》所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骨痹成因,一则为冬令感受风寒湿三气,一则为"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其病机,则为"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痛肉枯。" 本例患者素有胃下垂,腹痛肠鸣,大便稀薄等症,本为虚寒之体,初冬感寒发热,应视为少阴表证,而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因失治而内传,在经为少阴,在脏为肾,肾之合为骨,全身凡肩、臂、腰、腿无处不痛。系内传之邪,从肾之合而为病,大活络

系驱皮脉筋肉间寒邪之方,故无效验。根据肾骨相生关系的助阳补肾专方青娥丸加菟丝子、熟地、山萸兼补肾阴,以增其生骨之能力,更加鹿角霜与骨同类相求以,再加独活、细辛以温经,川断、牛膝以止痛。虽日标本兼顾,而主旨仍在于滋填。肾阳日壮,肾精日充, 骨自坚强,其痛自止。此时西药钙剂等亦助骨质再生, 与中药殊途同归,终使大病向愈,因出院时未做X线摄影以观察骨质变化,故尚不能据此以分析中西医结合医治骨质松疏症的疗效,但对骨痹治疗,则可肯定补肾温经为其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