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哮喘病医院李勇问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慢阻肺你搞清楚了吗?
许多病人朋友被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个医学病名给弄糊涂了。时常问起,我觉得有必要在这儿解释一下,帮助大家理解。要知道,一个疾病的名字或者称呼,是人类自己给命名的。疾病本身不会给自己取名。对于疾病的命名完全可能随着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入而发生改变。下面来看李勇专家的介绍:
早起的疾病名称命名,主要想让人一听这个病名就能对这个疾病的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比如现在常见疾病“高血压”,听其名,则马上联想到病人是血压超过正常。但医学上专业内部还不能满足于此,还从原因上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是指到目前为止原因不太明确;继发性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
1、慢支炎。是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这只指出了时间,没有包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所以这个概念是比较粗糙笼统的。
2、肺气肿。这个名字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其实,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病理解剖学上的名字,一般口头上说的肺气肿多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另外还有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等。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现在临床上较少使用肺气肿作为临床诊断病名了。
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持续性、进展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性疾病,常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急性加重和合并症的发生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本质上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不仅累及支气管和肺脏,还可引起全身 (或称肺外)。COPD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对于长期咳嗽的患者,如果有吸烟或室内外空气污染的危险因素,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判断有无气流受限,如果存在气流受限,并可除外已知病因引起的气流受限,即可诊断COPD。
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过去常常认为COPD就是具有气流受限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如早在1997年我国COPD诊治指南草案中就有 “COPD为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等的论述 。但是随着认识的加深,特别是标准化肺功能检查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慢性咳嗽、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存在,但不是所有伴咳嗽、咳痰患者均会发展成COPD,所以有关COPD的定义已不再包含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同时明确指出只有在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才能诊断为COPD,如果患者只有 “慢性支气管炎”或者 “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换句话慢性支气管炎是COPD最常见的原因,但不是所有的慢性支气管炎均发展为COPD;无气流限制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不属于COPD。
4、支气管哮喘。慢支炎、肺气肿、COPD、哮喘都可以慢性咳嗽、咯痰、气短为主要表现。不但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员来说最易混淆,实际上对许多医务人员也不易区分。共同点都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只是在引起炎症的机理上,慢支炎、肺气肿、COPD多是由刺激性的烟雾如香烟和有毒颗粒引起的慢性炎症,而哮喘是有过敏物质引起的慢性炎症。肺功能检查上COPD的气流受限即使在用了支气管扩张药物后也不完全可逆;而哮喘气流受限是完全可逆的。
对一些患者来说,哮喘和COPD 可以同时存在。病史、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和鉴别。如果患者以前明确诊断为哮喘,现在出现了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因为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可能是由于气道重塑所致。同样,哮喘患者在原先哮喘的基础上吸烟或吸入有害气体,出现了不可逆的气流受限,表现出和COPD似的气道炎症,可以诊断为哮喘合并COPD。如果COPD患者接触过敏原,气流阻塞出现可逆性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此时患者可以诊断为COPD合并哮喘。
总之哮喘和COPD关系比较复杂,临床有时鉴别确实不容易。好在二者的治疗有许多方面是类似的。随着医学的进步,这几个名词肯定也会有新的调整。
以上就是李勇专家为我们做出的介绍,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斥巨资引进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16层螺旋CT检测系统、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意大利科时迈肺功能检查测仪、超氧药离子雾化、超氧药离子雾化、迷走神经穴位经络免疫调节术、MCDR脉冲导融光能治疗系统、生物免疫因子融合技术,更好的为哮喘病例精确诊断安全治疗上提供保障。
规范哮喘诊疗,规范哮喘管理,减少喘息发作,减少住院,减少花费,减少远期肺损害,这是医院医生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家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