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冷情的白公子——石膏

文 / 纽小澳健康小护卫
2021-01-08 09:10

在老百姓心中,中药就是草药,对于动物类、矿物类等药物了解甚少,甚至方剂中有这些药物,就觉得自己的病怎么这么重。石膏就是矿物药的一种,其药用饮片洁白而显冷情,但在方药中,石膏绝对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本信息

分类:矿物药;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2水硫酸钙。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品。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性状鉴别

药材: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条痕白色。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取药材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

饮片:煅石膏——为白色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不透明。体较轻,质软,易碎,捏之成粉。气微,味淡。

应用分析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众所周知,石膏是清之要药,在谈石膏的应用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里的“热”与“火”。因有“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极”一说,所以也有人提出“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但从中医哲学的角度,火是本原,是一种存在,可以说是一种物质,由于火的存在,产生了热的症象。所以“热”与“火”并不像“湿”与“水”那样,一个是分散的、轻一些的,一个是凝聚的、重一点的。所以石膏的清热泻火并不表示清热=泻火,而是较为狭义一点的中药功效的术语。

石膏的功效层

第1层:清热泻火——清温热病的气分热证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为主,患者常发烧;内科杂病的肺热证,患者一般不发烧,没有发烧的症状。结合到临床实际来说,清气分热的石膏具有明显的或者比较好的退热作用;对脏腑的杂病,它可以没有退烧的作用,因为本身没有发烧。所以石膏两种清热的作用并不矛盾。

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时,也可配伍凉血药。

第2层:脏腑热——清肺、胃实热

归哪条经,清哪腑热,石膏归肺、胃经,所以主要用于内科杂病脏腑热的肺、胃二腑。

石膏辛寒入肺经,善于清泄肺经实热。用于清肺热时,常配伍其他清肺热或止咳平喘药,如与麻黄、杏仁、甘草等配伍。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本身没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主要是清泻肺热,而麻黄则有缓解咳喘的症状,石膏则能制约麻黄引起的辛温发汗、对于肺热喘咳不利的偏性或者副作用。也可以配伍其他止咳平喘药。

用于清胃热,可以用于胃热或胃火引起的牙龈肿痛、头痛以及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等症。

第3层:清热泻火兼症——除烦止渴

石膏甘、寒,甘能生津。而温热病气分热证,热邪要伤津,又有汗出,津液外泄,有烦渴多饮。《温病学》中气分热证的治法常用甘寒清气。但石膏虽除烦止渴,可以缓解口渴的症状,但它不是生津药,没有生津的功效,严格说,石膏的除烦止渴是清热泻火的一个间接的效果。通过清热泻火,胸中的热邪消除了,不至于热邪扰心,它不是直接的清心热,而是泻火存阴,去掉了气分的热邪,津液得到了保存,口渴得到了缓解,或者津液得到恢复,所以除烦解渴不是一个独立的功效,是附在清热泻火功效之后的。石膏的这个功效往往体现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或者胃热病症中。

第4层: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石膏是2水合硫酸钙,煅后,失去结晶水,吸湿作用更强。所以研成细末,外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其次,煅石膏有时会作为剧毒外用药稀释剂,用以调整用量比例。如升药,加入煅石膏后,可调整氧化汞的浓度。

其他应用相关事项

生石膏煎服,一般15-60g/日,打碎先煎。

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石膏大寒,去实热)。

参考文献

[1]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

[2]2015版药典第一部.

图:来源于网络和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和方剂图像数据库

作者简介

赵飞燕 女,硕士研究生,主管中药师,消化内科临床药师。就职于苏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