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有寒气,一张方子逼出来!化解膝凉、膝痛、膝关节炎,请细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可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药学》、《实用中医外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这几天,我的后台上,总有读者朋友跟我讲,希望我说说关于膝盖疼的事儿。我觉得,这可能和全国的降温天气有关系。一些肢体疼痛类的毛病,这时候会严重一些。
在这里,我想给你讲一张医案,一张配伍。通过它,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老教授,内科教研室主任,吴幼卿老先生。
吴师的学术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您有时间的话,自己查查看吧。
有一次,吴师接待一个患者,女性,您65岁。
此人以前曾经在工厂工作,几乎是干了多半辈子体力活。
但是在最近这一年里,她反复感受到自己的左侧膝关节,疼痛,发凉,似乎总有冷气、寒气往膝盖里钻。尤其是活动多起来,或者气温低下来,她的症状就会加重。求治吴师之前,此人曾经到医院骨科就诊,经过保守治疗后,状态有所改善,但是依然不见彻底好转。
最近这段时间,疼痛、发凉,不耐劳碌的现象加重 ,于是求治中医。
刻诊,见脉弦紧,舌白苔腻,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退变,左侧膝关节有增生。
这时候,吴师给开了一张配伍。但见——
独活10克,秦艽12克,桑寄生15克,威灵仙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20克,赤芍15克,老鹳草30克,制附子15克,甘草6克。一共是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结果,用药之后,患者感觉左侧膝盖疼痛不适大大缓解。于是,原方加入乳香、没药各3克,继续服用14剂。
到最后,患者左侧膝盖冷痛、乏力之感消失,走路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吴师嘱咐,今后切勿过劳,务必保暖,尤其是在冬天,一定要避风寒。登山、爬高、上楼、持重物等,都要小心。
这配伍,是吴师治疗风寒痹痛的代表配伍之一。老早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出版一套集子,收录了该院老专家的验案良方。我有幸获赠一套。上面这个案例,就出在其中。
我建议大家,把上头这个配伍记住。它容易理解,而且实用性很强。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外感寒邪,导致痛痹。此人年轻的时候在工厂工作,劳累筋骨,正气不足。到了晚年,外感寒邪,所以病邪长驱直入,伤及膝盖。于是,膝盖冷痛,不适,活动受限。舌白苔腻,说明寒邪入体,未曾化热,而且因寒邪伤阳,导致水湿不化,形成痰湿。脉象弦紧,主痛,主寒。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关键是散寒,把膝盖里的寒气逼出来。
当然,散寒,也要有方法。我们要配合扶正,补益肝肾,还要配合利水除湿。因为如果正气不足,则邪气不退,湿气不散,则寒邪留恋。
正因如此,吴师开出了上面的配伍。我再给你重复一下——
独活10克,秦艽12克,桑寄生15克,威灵仙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20克,赤芍15克,老鹳草30克,制附子15克,甘草6克。
这里头,桑寄生重在扶正,茯苓重在利水除湿,赤芍和川牛膝重在活血。其他的,你看独活、秦艽、威灵仙、制附子、老鹳草,都是散寒祛风除湿的。尤其是制附子,温阳散寒之力很大。
这就是我对这张配伍的简单理解,不见得百分之百合理。
但无论怎么样吧,这张配伍,启迪我治疗寒痹、痛痹的一般组药思路。它是值得借鉴的,无论是对业内人士而言,还是对普通患者而言,都值得一说。
其实啊,在当下这季节里,膝盖不好、冷痛、走路费劲的人很多。说实在的,治疗方法有不少。你要是去药店,店员会给你推荐一大堆膏药。而我说的这个呢,则源于名家的真实临床经验,因此可取之处更多。当然,落实到应用上,普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尤其是附子的应用,必须先煎,否则有中毒之虞。但是就指导意义来说,它是可贵的。因此,我恳请大家予以重视、研究。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盼你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