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冒的中医治疗——柴胡桂枝汤证的应用及发挥

文 / 长寿健康的小妙招
2021-01-04 09:10

中医在针对易感冒的人,常用柴胡桂枝汤。此方亦是治疗发烧、肝病、肝脾失调的一首良方。本文将详细分析。

柴胡桂枝汤是一首经方,其能调和营卫气血,疏肝理气降逆,启运脾胃枢纽,集数能于一方,可兼治少阳太阳之病,尽祛表里之邪。若能善用此方,其功甚大。本文即讨论柴胡桂枝汤。

一、案例一则

临床诊治一位男病人,平时易感冒,稍碰冷水都会打喷嚏、流鼻涕。兼易上火,吃炒的东西就会热气、口腔溃疡,伴咽干,怕冷,不能吹空调和风扇。脉沉滑软,苔小黄,舌下瘀。

我诊为气虚,营卫失调,虚火上浮。我就用了柴胡桂枝汤合三仙汤。数剂后病人告知,诸不适完全消失,且不再容易感冒了。

二、此案应用柴胡桂枝汤的分析

一则,柴胡桂枝汤适应于太少两感病。

人体有卫外功能,平时稍受点寒,吹点风,都不会感冒,可是,为什么有人会容易感冒呢?因为存在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这样的病机,同时,还有营卫失调。

本病例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

二则,为什么会出现柴胡桂枝汤证?

出现柴胡桂枝汤证,有两种情况:

其一,当外邪初袭人体时,会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此时应该辛温发散以解表祛邪。若有庸医,不懂辨证,不识六经之理,更不顾先表后里之治则,滥用寒凉药物。这些药物皆苦寒伤阳,导致邪气不能向外透出,反而由表入里,纵横于太阳少阳区域,表现为寒热时作,汗出头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口苦咽干等寒热虚实互见证候。此经久不解,甚者缠绵数月,倦怠少气,渐入虚劳之途。此属于仲景所谓的“坏病”。

正确的方法是,既不能纯粹解表,亦不能单一清里,只能兼顾太阳和少阳,唯有柴胡桂枝汤才能对证。既枢转少阳,又宣开太阳,兼扶助中焦,则正能复,邪能退,虚损体质亦渐可恢复。

其二,因为感冒被滥用寒凉后,虽然暂时病状消失,无所不适。但外邪入体,并未退出,反而内郁,变生伏邪。伏邪不去,渐耗正气,导致正虚邪恋之势。一旦再有外邪侵袭,则内外之邪相互勾结,即容易发作感冒。这样的人往往见于年老体弱,抗邪能力低下者;亦见于曾经感冒后滥用抗生素或输液者。且其面色往往青暗无华,多有肢冷恶寒之征。

三则,适合于柴胡桂枝汤的体质

一般来说,柴胡桂枝汤适合于如下体质: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易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而且,患者多属于敏感体质:一方面,对环境变化或气候变化敏感,常会有恶风恶寒的表现;另一方面,心理敏感,常易受他人的语言或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

四则,柴胡桂枝汤的腹证

柴胡桂桂汤的腹证兼有小柴胡汤和桂枝汤。

小柴胡汤的腹证为:胸胁苦满,或胸胁痞硬,或颈项强。柴胡证其病位在胸胁、胁下,日本医家总结了柴胡的腹证:“柴胡之腹状,以拘紧为主。两胁肋端,按之有顶指之感,且按之胸中疼痛。虽心下满,按之却不痞硬,深按则有动气应于手,按压胸上可得心烦之状,应掌突突跳动,似有热气内蒸之象。”这个经验非常好,值得我们临床参考。

桂枝汤也有腹证,《腹证奇览》记载,桂枝汤能治腹部不适。桂枝汤会出现腹部两侧的拘挛。该书对于桂枝汤加减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腹证:比如,腹拘急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五则,易感冒患者的用方

中医以正为本,以邪为标。容易感冒的根本病机是正虚,卫外功能不足,导致外邪侵袭时正气无力抗邪,导致感冒。所以,治疗易感冒病人,当重在扶正,兼顾祛邪。

《中医内科学》课本对于体虚外感,只有气虚感冒的参苏饮和阴虚感冒的加减葳蕤汤。我临床观察到,这二方都不如柴胡桂枝汤更适合于虚人感冒。且柴胡桂枝汤不但能预防感冒,亦能治疗感冒,是兼顾防治的高效方。

三、柴胡桂枝汤的发挥

一则,陈亦人教授的经验

对于柴胡桂枝汤,我读研究生时的《伤寒论》老师陈亦人教授有一段很精辟的总结。以下是陈老师的话:

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汤加桂枝、芍药,为两解太少之轻剂,用于少阳病兼太阳之表,“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146条)。证情很轻,药量极小,这表明用药量大小都是根据证情的需要而定,那种以为经方用量一定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我国医家颇善运用此方,但大多没有超出少阳兼表的范围。日人相见氏使用本方加重芍药治疗癫痫取得较好疗效,并能治自主神经失调证。对于推广运用柴胡桂枝汤颇有启发意义。相见氏之所以能够打破常规,取得新的进展,这是在《伤寒论》理论指导下,从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看到大部分癫痫患者都有胸胁苦满与腹肌挛缩同时存在的腹证,于是采用小柴胡汤与桂枝加芍药汤合方治疗,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以后不管有无上述腹证,凡是癫痫均使用该方,同样收到了疗效。这似乎不符合《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则,相见氏提出“休作有时”是小柴胡汤证审证要点之一,他体会所有发作性疾病都是小柴胡汤证,因此,癫痫发作本身就符合柴胡桂枝汤证。因芍药主治结实挛缩,癫痫的痉挛也是芍药的适应证,所以重用芍药亦寓有辨证精神。再则“血弱气尽”,相当于小建中汤证的“阴阳俱虚”,所以两方合用,能治自主神经失调证。

我学习陈亦人老师的经验,于临床只要见有少阳证(但见一症便是)及表证,不管病状如何,往往先考虑应用柴胡桂枝汤,自觉效果甚高。建议读者细细体会陈亦人老师的这段话,颇能加深对于此方的认识。

二则,我应用柴胡桂枝汤的体会

临床上我常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易感冒患者。除此之外,尚用于以下几种疾病:

其一,发热

凡是外感发热,出现高烧,或初发烧,或三五天不退,表现为傍晚恶寒,然后渐渐发热,待清晨其热方退,兼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

尤其是开始发热即滥用抗生素,导致热退而复发热者,必用此方。再者,肿瘤晚期若出现发烧,我常用此方,疗效甚高,往往两三剂可正复而烧退。

其二,肝病

我认为,西医的肝病类似于中医的脾病,当从脾论治,兼顾疏解少阳。

当代大医刘渡舟对于此方治疗肝病有精辟的见解,他说:柴胡桂枝汤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

我学习刘渡舟教授的经验,临床治疗肝病,常考虑柴胡桂枝汤。有时亦兼用香附旋覆花汤。我的用方体会是:柴胡桂枝汤是少阳偏于太阳,而香附旋覆花汤是少阳偏于三焦。在太阳兼有表证,如肢节烦疼;在三焦,则兼见饮邪胁痛。其病机在于饮邪阻塞肝经血络,导致不通则痛。其痛往往固定不移,且多牵掣作痛。即体位固定时不痛或仅微痛,一旦移动体位,如翻身、转侧、俯仰、走路等,便牵掣疼痛不已。此时用柴胡桂枝汤不如用香附旋覆花汤更为对证。

关于香附旋覆花汤与小柴胡汤的区别,读者亦可参考近贤余国俊的《中医师承实录:我与先师的临证思辨》一书,其中即有精彩的分析,令人拍案叫绝。

其三,肝脾失调

肝脾失调临床多见,其表现症状为:见饮食而不思,食少恶心,能食但不能化,嗳气呃逆,常叹息,心下胀闷,腹痛泄泻,手指不温,口苦,脉弦细等等。

凡见此类症状,虽然其病在脾,皆当从肝脾共同论治。清代大医叶天士曾说:“培土必先制木”,此之谓也。若拘泥于养脾运脾,用温补诸方,肯定无效。因为其病的根本是肝脾失调,虽然病位在脾,但与肝相关。

用什么方呢?我临床常用柴胡桂枝汤。此方既可疏肝理气以缓急止痛,又能补中健脾以调理寒热。当然,必要时需配合加减,可更增其效。为什么不能用逍遥丸?我认为逍遥丸疏肝有力,但培脾不足,不如柴胡桂枝汤,更能兼顾。且于我而言,经方更有实效。

四、三仙汤

本案中我同时合用三仙汤。这是当代老中医干祖望先生创制的一首方子。每味药都有一个“仙”字,故各称三仙汤。干老曾戏称此方为“中药小激素”,有类似于激素的效果,且无西医激素之副作用。(董洪涛)

本文内容未涉及治疗就医内容,纯粹分析柴胡桂枝汤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