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肝郁、脾虚肺燥…皆可导致抑郁症!辨清体质,方能治愈情绪病
本 期 导 读
当身体出现了失衡,容易引起情绪的高低起伏;而情绪的起伏同样会反过来影响身体,这就是所谓的「身心不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黄帝内经》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然而,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度,若是七情波动过大,则易导致人体脏腑失调、身体机能出现异常,从而诱发疾病,因此中医有「喜伤心」「恐伤肾」「怒伤肝」等说法。
看似随心所欲的情绪,其实与体质、脏腑的虚实有着精妙的联系。每种情绪的背后,其实与某种体质有关:湿热体质的人骄躁自大;肾虚与体寒的人容易胆小落寞悲观;肺气不足则容易悲伤哭泣;心肝火旺的人,会在大喊大叫之后大哭……
情绪病与身体的体质关系密不可分。换言之,就是身体的不平衡会引起情绪的高低起伏,而情绪的起伏也会反过来影响身体,也就是所谓的「身心不二」。
抑郁证不是神经病
最近这几年,抑郁证已成为大众所熟悉的情绪病,特别是一些鲜活生命的离去,也警醒着我们要重视这个疾病,珍爱生命。徐泊涛大夫研究情绪病多年,契机就是他身边一位非常重视的人,抑郁了。
抑郁证,通常大家理解起来就是「这个人精神有问题」。其实并非如此,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往往是很优秀的人容易得抑郁证。他们大多生长在相对优越的家庭,从小都是被宠着、捧着,很少经历挫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而这时候外在环境最亲密接触的某种关系,比如父母、老师、恋人,突然与自己的思想观点相反,这时候往往最容易爆发情绪病,甚至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徐泊涛大夫分享了一则经典的抑郁证医案:
这位小患者只有15岁,家里人一直对她疼爱有加。随着学业的压力逐渐增加,她突然出现了心烦、胸闷等不适;随后,记忆力开始慢慢减退。
家里人带着她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为抑郁,并开始遵医嘱服用盐酸舍XX片。服药后,出现了恶心想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总感觉胸口有一团火,烦躁不安,随后大哭大叫才舒服;入睡困难,早上起不来,无食欲,返酸;每次来月经第一天,脾气暴躁,时好时坏,手有时感觉没有力气握住东西,发抖震颤。
我仔细观察了这位孩子:耳鸣、烦躁、舌尖红,病位在心;月经后烦躁,情绪暴躁愤怒,病位在肝;食欲不振、恶心,病位在脾。
我取大陵穴、太冲穴来进行点穴、针灸,孩子表示胸闷有所减轻;随后,我着手治疗足太阴脾经,点隐白穴,太白穴,再取太仓(中脘穴),此时,孩子马上吐了一口痰;最后,我巡着手少阴心经的方向,把心经疏通,小指头出了些冷汗。
一整套方案下来,身体气机通畅了,孩子稍稍开心了一些。
上述治疗方案仅供参考,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身体和心理本来就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情绪疾病时,如果仅依赖药物,或者单独依靠心理咨询,疗效其实并不稳定。
除了针灸、汤药,最好从孩子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方面启发引导,使患者打开心结。
中医对郁证的辨证论治
中医是否有办法能治疗情绪病?其实在《黄帝内经》中,已经详细地记载了人的各种情绪变化与治疗方法。郁,结而不舒也。
关于其治疗的方法,在《六元正纪大论》载:「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
解郁的方法以吐法舒达,以汗法而发之,以下法而夺之,以利小便法而泄之,以遏制冲逆之法折之。
1
木(肝)郁达之
达者,通畅之义,舒肝调达,宜用轻扬之药,在表疏其经,在里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宜达郁汤,升麻、柴胡、川芎、香附、桑皮、橘叶、白蒺藜。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致阳痿,以见阳事不举,情志抑郁,胸胁满闷,急躁易怒,善太息,舌红,脉弦细为诊治要点。男科主要用于阳痿的治疗,妇科用于乳腺增生、不孕症见肝郁气滞表现者。
2
火(心)郁发之
发者发越之义,凡火之结聚敛伏者,不宜敝遏,当因其势,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宜发郁汤,丹皮、柴胡、羌活、葛根、远志、菖蒲、葱白、细辛。
3
土(脾)郁夺之
夺者,直取之义,湿滞则土郁,当理其滞,滞在上宜吐,在中宜伐,在下宜泻,皆夺也,宜夺郁汤,苍术、藿香、香附、陈皮、砂仁、苏梗、生姜、草蔻仁、省头草。
4
金(肺)郁泄之
泄者,疏利之义,金郁之病,为敛闭,为燥塞,治宜解表利气,宜泄郁汤,紫菀、贝母、桔梗、沙参、香附、砂仁、白蒺藜等。
5
水(肾)郁折之
折者,调制之义,水之本在肾,其标在肺,实土可以制水,治在脾,壮火可以制水,治在命门,自强可以帅水,治在肾,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宜折郁汤,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丁香、木通、白蔻仁。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方子,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证后指导使用。接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个归脾汤治郁证的医案。
这位女患者是典型的心肺虚、脾虚,心气上不来,气场很弱,遇到事情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错了;有时知道别人不对,但也没有能力、不敢当面进行辩解,久而久之就在心里窝火,觉得身体哪都堵。
在她讲述自身生活经历时,我仔细地对她进行了望诊,发现其体内寒邪和湿邪尤重。
在经过身心同调的「话疗」后,我给她开了归脾汤、六君子汤加味。服药后,她自述变得自信、快乐、坦然。以下是她的反馈:
徐泊涛大夫经常强调:「不要把患者当作病号,要视他们为家人和朋友,看见他们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有着痛苦和哀伤、渴望理解和懂得的人。唯有看见这些,才可能走近他们,疗愈他们。」
中医看病,终究是看「病的人」,这就包括了病人的病以及病人的情绪。这也是徐泊涛大夫开设《身心同调之体质与情绪调理营》的初衷:针对错综复杂的情况,理出头绪,洞悉疾病本身与情绪之间的关联。有疾病,我们要去治病;有思想上的偏颇,我们要去引导、疏导,给他指引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