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之栀子
传说,栀子花是七仙女之一。天庭冷清,让她憧憬人间的生活。于是,栀子花悄悄下凡化作了一棵幼株。正巧一位农民路过,见这附近就这一株小灌木,觉得它怪孤单的,便将其移回家,百般呵护。
到了夏天,小灌木开出了许多小白花。栀子花为了报答农民的恩情,白天幻化成人为主人洗衣做饭,晚上做回栀子花,飘香满院。
不久,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了栀子花的事,家家户户都种上一株。因为栀子花是花仙子的化身,村里的女人们各个都带着栀子花。花开遍地,香满人间。
传说中的花仙子:栀子花
牛刀小试
1. 栀子原植物属于哪科?(单选)
A. 茜草科
B. 伞形科
C. 栀子科
D. 五加科
2.中药栀子选自原植物的什么部位?(单选)
A. 根茎和根
B. 种子
C.干燥地上部分
D. 果实
3. 栀子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单选)
A. 清热
B. 除烦
C. 温阳
D. 凉血
4. 下列图片中的哪幅是栀子饮片图?(单选)
A.
B.
C.
答案
ADCB
A 锦灯笼 本品略呈灯笼状,多压扁。表面为橙红色或橙黄色,有 5 条明显的纵棱,棱间有网状的细脉纹。顶端渐尖,微5裂 ,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体轻,质柔韧,中空,或内有棕红色或橙红色果实。果实呈球形,多压扁,果皮皱缩,内含种子多数。
B 栀子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块状。果皮表面为红黄色或棕红色,种子呈扁卵圆形,为深红色或红黄色。
C 凌霄花 本品多皱缩卷曲, 呈黄褐色或棕褐色。萼筒呈钟状,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 条纵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呈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雄蕊有4个,着生在花冠上,2长2短,花药呈个字形,花柱柱头扁平。
饮片辨识解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药典之言
功效:
《本草乘雅半偈》: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渣鼻,白癞赤癞疮疡。
《本草分经》:泻心肺之邪热,使之下行由小便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
《本草衍义》: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
《本经逢原》: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等病,不独除心肺客热也。其去赤癞白癞疮疡者,诸痛痒疮,皆属心火也。
《长沙药解》:清心火而除烦郁,泻脾土而驱湿热,吐胸膈之浊瘀,退皮肤之熏黄。
《名医别录》: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栀子正黄,亦得金色,故为阳明之药,但其气体清虚,走上而不走下,故不入大肠而入胃,胃在上焦故也。胃家之蕴热,惟此为能除之。又胃主肌肉,肌肉有近筋骨者,有近皮毛者,栀子形开似肺,肺主皮毛,故专治肌肉热毒之见于皮毛者也。
《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药鉴》:主心烦懊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利五淋,通小便。除胸中之热甚,止胃脘之热痛。留皮去热于肌表,去皮劫热于心胸。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二∶疗心中懊憹颠倒而不得眠;治脐下血滞小便而不得利。易老云:轻飘而象肺,色赤而象火,又能泻肺中之火。
群经见智
《长沙药解》: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香豉一升,枳实五枚,大黄三两,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热痛者,酒疸湿热郁蒸,故心懊憹。
《汤液本草》: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不得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哕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浓朴枳实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
《药鉴》:加生姜陈皮,治呕哕不止;加浓朴枳实,除腹满而烦;加茵陈,治湿热发黄;加甘草,治心气虚满。倘除烦躁于心内,须加香豉而建功,盖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治肺烦,用香豉治肾躁也。若加生姜汁,尤治心腹久疼。
配伍
《本经逢原》:不分寒热通用,虚寒何以堪之?大苦大寒能损伐胃气,不无减食泄泻之虞。故仲景云,病患旧有微溏者不可与之。世人每用治血,不知血寒则凝,反为败证。治实火之吐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吐血养正为主,气壮则自能摄血,此治疗之大法,不可少违者也。
禁忌
注:
→开篇故事来源: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05759/。
→饮片辨识解析来源:2015版中国药典。
白前
11-28 特稿
每周一药之龙胆
12-5 特稿
每周一药之牛蒡子
12-12 特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编辑 | 666 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