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肝经被“冻住”了!一张方子,温暖肝经,通达阳气,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方剂学》、《中药学》
有人说,文老师,你写这么多中医科普文章,有什么用?读者能通过你的文字,给自己治病吗?
我说,不能。
但是,中医是国粹。
京剧作为国粹,不见得人人会唱,但它的魅力,必须展示给后人。
书法作为国粹,不见得人人都懂,但它的神采,也必须世代相传。
同样,中医作为国粹,也要向国人展示。只有这样,中华传统医学的文明火种,才不会熄灭。中医的发展,才有民众基础。
这就是我笔耕不辍的理由。
好了,闲言少叙,我继续给你讲中医里的精髓。
今天,我想说说阳痿。
这是一个男科病,每天在我后台咨询的读者,不计其数。
我现在想告诉你,有些人出现这个病,原因就是他的肝经,被冻住了。
什么意思呢?
我还得给你举个例子。
记得我跟师学习的时候,遇上过一个男性,年42岁。这个人是做水产行业相关工作的,有时候就需要在站在水里干活。
结果有一次,在水中作业几天之后,他忽然感觉自己出现了痿遗之症,而且更可怕的是,宗器竟然内缩了不少。大腿之间又湿又冷。这个现象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怎么回事呢?他判断,自己肯定是阳虚了。
于是,这个人到药店去,购买了不少温肾兴阳的保健品,结果无效。
后来没办法,他寻中医治疗。
当时,我老师带着我一起诊察,发现脉象弦细,苔白而滑,舌淡,而且唇甲暗淡、面色也显得灰不溜秋的。
我老师当时就告诉我:“看见没,这个就是寒凝肝脉。很多人拿它当阳虚治”。
接着,我老师书就一方。但见——
乌药、川芎、仙灵脾各15克,吴茱萸、小茴香、沉香各10克,茯苓、当归各20克,细辛、肉桂各5克,王不留行12克,生姜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结果,患者用药10剂之后,诸症大大缓解,尤其是宗器内缩的现象,消失了。股间潮湿、发凉的感觉缓解。
后来,我老师遵原方出入加减,患者再用12剂,诸证悉平,生活恢复正常。
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此类阳痿患者。我以前真是不敢想,作为人体的一种器官,竟然可以内缩。
但我老师告诉我,这个现象在中医临床中很常见,患者主要问题,就是着凉。
我给你简单解释一下吧。
这个患者的问题,专业术语讲,就是寒凝肝脉、气血不和、宗筋失养。
什么意思呢?
你看,我们的肝经,循少腹、环阴器,走我们的腹部,对不对?如果我们的肝经,受到寒邪的侵袭,肝经之气就被凝滞住了。于是,气血无法通行于小腹、宗筋,所以就会出现各种病症。宗器内缩、不用,就是寒凝肝脉,阳气无法输布施展的结果。寒主收引嘛,它肯定要内缩的。
就上文这个患者来说,长期在水中作业,加上年过四旬,未免正气不足。在这个状态下,寒湿之邪就犯了他的肝经,出现上述症状。寒湿不化,聚于下焦,于是他股间潮湿发凉。
由于寒邪内袭,阳气失布,寒湿不化,所以脉象弦细,舌苔白滑,舌质淡,而且唇甲颜色都比较淡。肝主筋,指甲是筋之余啊,指甲这时候肯定就色偏暗淡。
这时候怎么办?就是暖肝经,把肝经的寒邪散出去,同时活络气血,把阳气输布给宗筋,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现在,你来看看前文提到的配伍:
乌药、川芎、仙灵脾各15克,吴茱萸、小茴香、沉香各10克,茯苓、当归各20克,细辛、肉桂各5克,王不留行12克,生姜6克。
这个配伍,严格讲,是古方暖肝煎的化裁。暖肝煎,出自《景岳全书》。基本构成就是当归、枸杞子、茯苓、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它就是治疗肝肾不足、寒凝肝脉证的。医案中经过加减变化,总结起来,方义就是乌药、吴茱萸、小茴香、沉香、细辛、肉桂、生姜暖肝、散寒、理气。仙灵脾、肉桂温补肾阳,壮阳道。当归、王不留行养血活血、通经活络。茯苓健脾利湿,以化寒湿之气。
这其实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
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医案、这番道理拿出来,给你讲一讲呢?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阳气是日渐衰弱的。寒凝肝脉,看似有些离奇,实际上对于不得不从事低温、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来说,距离不算遥远。我甚至见过一个人,就是因为运动之后冲了一个冷水澡,就出现了上述类似问题。他还问我呢,好端端的,怎么会这样?我说,谁说你好端端了?你都50多岁了,不知道防寒,你赖谁啊?
可见,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估计。尤其是40岁以后的男性朋友,务必防寒、防寒湿,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寒凝肝脉所致阳痿,中医临床多用暖肝煎化裁应对。我上文所述的配伍,据我老师讲,也是受别人的启发。他告诉我,业界很多人都这么用,基本药味和用量也是相对固定的。这是圈里人都知道的“技术”。不过,尽管如此,非专业读者,还是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盲目尝试。毕竟,用药安全问题还是首要的。一旦辩证错误,误用暖肝散寒之品,后果会很不好。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