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饭点没胃口?脾虚夹湿?从日常最简单找到的食材开始,教你做

文 / 健康管理生活
2020-12-19 18:14

本 期 导 读

到了饭点没胃口不想吃,你可能是脾不好;觉得饿拿起碗,吃又吃不下,这种情况你可能是胃不好了。本文教你全面养护脾胃的方法,近20种食材加20种药材,总有一款适合你。

《说文解字》说:「脾,土脏也」。中医的五脏是归五行的,脾五行属土,土的特征是什么?接受、容纳万物再化生万物。接受容纳跟消化系统的接受容纳食物然后消化、吸收,化生人体的营养物质,那个意象是一致的。

吃到十二分饱,脾胃还怎么运化?

食物首先经过口腔的咀嚼,然后到胃。胃的功能叫作受纳腐熟,受纳就是接受、容纳食物,腐熟的意思有点像煮饭。

米进入胃,需要加把火有温度,把它初步消化;消化了一部分,然后就降到小肠,真正的消化吸收是在小肠完成。

中医学本质上是农民的医学,它很多的思维是按照农业气象物候来的。

所以种过地的人学中医,他有过种地的体会,很容易。比如说你种地的时候为什么要松土?种花种什么的都要松土的,为什么?因为土地一松,气跟水液在里面就能够初步运行,很流畅。

同样,土之松,换成我们现在现代的操作就是吃饭时「七八分饱」 。吃饭吃到七八分饱,此时脾胃是有运的空间的,而吃到十二分饱,脾完全缺少一个运转的空间,运不转就停下来。

消化≠运化,后天气血靠脾胃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这里注意是两个动词,一个是运、一个是化。

很多人学中医很喜欢跟西医对,一跟西医对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脾主运化简化成了脾主消化。

不是那么回事,消化仅仅是脾功能的一部分。

严格来讲,脾主运化,固然包括消化,但消跟化还是可以分的。主运化是指具有把饮食水谷转换为水谷精微并将之转输布散的功能。

饮食水谷就是进来的最原生的东西。转换为水谷精微又细化一点,其实这里应该还多一步,水谷精微再转换成气血。然后将之吸收,吸收完了转输到全身各脏腑。这就包括了运与化,化完再运。

脾的生理特性

简明扼要一句话,脾喜燥而恶湿。翻译一下就是:脾喜欢干燥的环境,不喜欢湿的环境。

关键:脾五行属土。

中医的五行还分阴阳,土分阴土和阳土。潮湿低洼的土叫阴土,向阳干燥高坡的土叫阳土。土系统包括两个脏腑:脾和胃。

中医是这样界定的,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就说脾和胃的喜恶是不同的,脾为阴土,是潮湿低洼的土,它就喜欢干燥,土地太干燥不能生长万物,但是土地太湿依然不能生长万物,要干湿适中。反过来,胃是喜欢湿润的。

所以,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脾气升运,尤其是升,升是向上,而湿是沉重的,是往下走的。

脾的病理:湿邪容易困阻脾气

我们在这里加些症状。比如,脾不运化的便溏。大便烂了,但是我怎么判断有没有湿呢?其实很简单,假如是纯粹的大便烂,就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假如大便烂出现了黏的感觉,那就是湿。

湿性黏滞,只要有黏乎乎(表现为擦不干净)的感觉都是湿。还有一种,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净,那种感觉还是湿。

再把这种感觉外延,人体出现的所有黏性的东西全部是湿,比如妇科的带下,带下是黏的,白带是寒湿,黄带是湿热。眼屎多为黏的。还有油性皮肤油腻的,油性头发油腻的黏。还有舌上舌苔是黏的,这些都是湿。

中医不单只有诊断,也有鉴别诊断,每一个细微症状它多了一点特征,就会不太一样了。

脾气下陷,升不上去的病机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脾气不够力升,一种就是湿困。但是我们教科书太强调第一点,就变成我们很多人下意识觉得,脾气不升就是补脾然后升,而忘了还有湿困。你可能要除掉湿效果才能显出来。

脾虚夹湿的调理:食物篇

治疗有这么一句话叫作: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其实这句倒过来讲也是一样的,治脾不治湿,非其之治也。所以凡是补脾的方或多或少都有去湿的药,比如说很出名的参苓白术散,比如说四君子汤(里面都有白术和茯苓)。

第一组常用食物

牛肉、牛肚、猪肚、莲子、锅巴。

说说锅巴

锅巴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先倒推一下,脾是阴土,它怕湿,所以它喜欢什么?当然是阳气(中医很少说脾阴虚),它喜欢干燥,不喜欢湿润(脾不怕阴虚,脾喜欢阳气)。

这跟锅巴有什么关系?

一是因为锅巴的特征是温的。倒推十来年前,没有电饭锅之类的之前,我们用普通的锅煮饭,锅底是有锅巴的,尽管不是每餐都有锅巴,但是大概三四天会有一次,这时我们吃的这餐饭,其实是温性的。现在少了锅巴的饭,最多是平性的。

脾喜欢暖的,现在少了一个温性,让脾少了一个暖的来源。

二是锅巴是干燥的。脾喜燥恶湿,很适合脾的生理特征。

但是有人说锅巴容易致癌,其实,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口感好,不用太焦的,而且不会每天吃,三四天吃一次。

偶尔吃一次有锅巴的饭,我感觉是利大于弊。所以我现在到香港时,肯定是找煲仔饭吃。

所以,就这么一个以往的生活小习惯,因为改了一下,脾虚的人就多了很多。

第二组常用食物

玉米、大麦、白果、芡实、薏苡仁。

其中,生薏苡仁是凉的,假如你是寒体的话,炒一下再食,炒了它就偏温了。

第三组常用食物

生眉豆、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

其中,冬瓜是凉的,它去水作用很强,但是有人说,我就喜欢吃冬瓜,我又寒体,怎么办?好办,加生姜!有时候,有一些人很死板地说,这个东西我不能吃。怎么不能吃?中医的好处就是中药是可以配的,我利用冬瓜去利水,但是怕它凉,我可以配温的东西吃。

第四组常用食物

陈皮、扁豆、荷叶。

其中,荷叶是好东西。荷叶还能减肥(但是用量要很大)。荷叶能生升,能祛湿,又香,又醒脾。当时的鲜品最好了,但是鲜品并不好找。只能到药店买干品了。

吃货的注意事项(适合体质是关键)

第一个是知道该吃什么,第二个是知道不该吃什么。

湿体的人,肥腻和滋阴的东西都要少吃。所以,女性同胞比较麻烦了。女性容易血虚,但是大部分补血药都是滋腻的(阿胶之类),美容的也是滋腻(比如燕窝)。但是不顾自己的体质猛吃猛吃,吃完了又说没效果,又怪中医。

你吃错了好不好!你是补血没补到,补阴也没补到,先把脾胃糊住了,不能化成气血。你硬要吃阿胶、燕窝之类的,麻烦请在补脾去湿的基础上吃。

别以为吃枣就能补血了,这个很简单,不懂中医,可能连吃个枣这么简单的事,都错了!为什么?你注意到了吗,大枣是黏糊糊的,我之前讲过,凡是黏糊糊的东西吃起来就容易生湿。

中医永远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脾虚夹湿的调理:常用食物与药物

人参、党参、黄芪、五指毛桃、白术、茯苓、白扁豆、芡实、甘草、木瓜、薏苡仁、陈皮、藿香、佩兰、砂仁、苍术、荷叶、马齿苋、鸡骨草、土茯苓

特别提一下人参

我们现在好像花了很多冤枉钱。很牛的,我吃的是高丽参。

可以说,高丽参跟我们的人参是同品种,仅仅是它的包装比我们的好,或者是你对别人的品牌信得过,因为它不会假。

是这样的,越冷的地方长的参越好。你说是韩国冷,还是我们的东北冷?北朝鲜比南朝鲜冷,东北又比北朝鲜冷。

只是我们很多参的产品包装不够好,分级、大小个头没有人家弄得那么好,或者时有假品。但不等于我们的人参比他们的差。

其实真正的等级是这样分的:野山参是最高(不管产在哪里)。人工种出来的叫园参,比较低。中间的叫作移山参,在森林里面发现一株野山参的苗子,怕被别人挖走,把它移回家里种植,因为它出身是好的,就变成半野生半种的,或者是相对好的园参移到深山老林里面。

现在我们看的高丽参多半是种的,造成红参类的,你只能说它的可信度高,但不等于高丽参就很好。

脾虚夹湿的调理:常用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四君子丸、香砂六君丸、六君子丸、藿香正气水(丸、口服液)、二陈丸。这里对应什么类型用什么中成药,篇幅有限,本文就不赘述了。

潘毅老师亲授的中医一年通课程至今在正安文化已经历经7年多,培养了300多名学员。12月6日中医基础理论课开课啦。欢迎有志于管理好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一起系统学习。

参加了中医一年通学习,中医学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开方?

主要看你的愿力。

如果你说,我希望自己就像一个医生一样能操作。

你能做得到。

如果你说,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学到几成算几成。

那大概你最终会学会辨证和用中成药。

——(潘老师给一年通学员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