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漫谈|发汗解肌话桂枝,引火归原说肉桂

文 / 幸福健康
2020-12-19 00:15

桂枝辛温,是发散风寒药,与麻黄发汗解表不同,桂枝的功效常称为发汗解肌,我想这个与张仲景的《伤寒论》有关。《伤寒论》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这里所称的桂枝应该是指桂枝汤而非桂枝这一味药,桂枝汤能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桂枝汤的功效与桂枝单味药的功效是有差别的。但桂枝的功效与《伤寒论》运用桂枝的方剂有密切关系,足见《伤寒论》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神农本草经》言桂枝“主上气咳逆”,桂枝可以平冲降逆,这种功效在《伤寒论》中运用很多,如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再如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都是桂枝平冲降逆功效的体现。但现代中药学的书中很少提及这个功效。

桂枝之所以能够平冲降逆,主要是由于其温阳的作用。气逆上冲多由阳虚寒饮作怪,寒饮上冲于肺则咳嗽,如小青龙汤;上冲于心则心悸,如桂枝甘草汤;上冲于脑则头眩,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温而兼通,阳气运行则阴霾自散,阴寒自不上逆。

桂枝也是温经散寒的要药,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痛经等。焦树德老先生常将桂枝与姜黄配伍治疗上肢的疼痛。

然而,温病学兴起后,医者多惧用桂枝,甚至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说,对桂枝误解很多,主要源于没有临床实践,人云亦云,其实桂枝温性没有那么厉害,从仲景桂枝汤服法中要喝粥才能取汗可知。真正的温病大家莫不精通伤寒,都是使用经方的高手,并不害怕用桂枝。读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寒者,桂枝汤主之”,人多以温病不能服桂枝质疑此条,认为吴鞠通是附和伤寒,我认为初起恶寒者用之没毛病。

桂枝用的是肉桂树的嫩枝,而肉桂是肉桂树的树皮,二者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一棵桂树剥去树皮后也就活不了。肉桂是辛热的,其温性比桂枝强,主要的作用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治疗命门火衰的要药,但无发表作用。实际上,从温阳角度来讲,桂枝和肉桂都能够温心、脾、肾三脏的阳气,只是桂枝的作用较肉桂缓和。在用法上,肉桂不宜久煎,因含挥发油,久煎会使药效减低,故宜后下或研末冲服。

《伤寒论》用桂枝有去皮的描述,这个去皮当然不是去掉肉桂树嫩枝的皮,因为桂枝的主要药用部位就在皮,一般认为是去掉外层的栓皮。

肉桂的功效有一个提法——引火归原,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太确切。肉桂辛热,其性升散,用引火归原来描述功效与药性不符,引火归原不过是命门之火得到温煦之后,肾阳能够蒸化肾水上济于心,以致于心火不亢,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虚阳被潜”,“火归于宅”,实则是肾阳虚寒得到纠正。正如清代名医郑钦安指出:“又有称桂、附为引火归源者,皆未识其指归,不知桂、附、干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况桂、附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廊,自然上下奠安,无偏盛也,岂真引火归源哉。”

肉桂还是重要的香料,可作为卤料使用,是厨房经常会用到的重要佐料。

(沈祥立,2020年12月15日)@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