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携家带口来看中医,只因中药7天就治愈她的多年背心凉老毛病

文 / 健康导报食药周刊
2020-12-14 13:08

11月初,有位杨姓中年妇女介绍一老一少来看中医。她说,7月底施医生你去工厂义诊时,给我开中药,喝了7天,老毛病就好了。

我问你什么病,时间长了我记不住。除非病重的患者,一般小毛小病看完就算了。

她说,医生你不记得不奇怪,我的病可不是小毛小病,就是背心凉,又凉又冷,冷到腰背都痛得受不了,经常在睡中痛醒,夏天吹空调加重,不吹空调又热的难受。

以前去医院检查很多,拍过X光片,做过心电图,还有好多化验,都说没问题,然后医生说我是神经官能症,也吃过好多西药,吃到胃痛了,也没见好转,10多年了,后来就放弃了。

碰巧上次你们来厂里义诊,你给我把了脉说是什么“寒饮症”,开中药,我说我无法吃中药,我上三班倒,住厂里宿舍,这个行不通。

(按:煮中药不方便、中药难喝是排斥中医常见理由)

问开药丸行吗。然后你说,可以换成中药免煎颗粒剂,用温开水冲冲就可以喝,不用煮。这样我才开始头回试喝中药。

当她讲到这里,我才慢慢回忆起来了。因为是免费看病,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她也是其中一个,伸出手来让你诊脉,除了说“背心凉,很冷”,再问她也不肯说更多。

这对于一个中医来说,对病人“考医生”的做法很无奈。很多民间中医就是这样,当病人要说病情时,他会阻止病人,不让病人说话,一摸脉就知道了,然后就开方。

名师倪海厦对这种现象很反感,说这种医师其实是通过暗中观察患者言行来判断的,把脉只是一个方面。半猜半估,要么就是开大方,20多味药物,写满处方,散弹打鸟。(把脉高手例外)

我记得当时她的脉象是弦细、舌淡、苔薄黄,有齿印。经方脉证相符,也就不用问太多,直接按“小青龙汤”原方开药:桂枝、白芍、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生姜、大枣。

读过《金匮要略》的都知道,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温药和之”,《伤寒论》也有条文“伤寒,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主之”。

杨女继续说,没想到中药这么厉害,十几年的病几副药就解决了,背心凉消除了到今天没再患了。所以今天特意带来老公(老者)和女儿(少者)也来看中医,行不行?

我说,中医对症也就是几副药,效果快捷迅速,也不都是慢郎中。“方症对,喝口汤;证方错,用船装”,大家说是不是?

一般病都是开中药内服来解决,中医分科不细,各种病都能看。

  • 老公的老胃病

今天她老公看的是多年胃病,胃镜是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药也吃过,反酸、胃饱胀。不吃饿,吃了就饱,真烦人。

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粘马桶。舌尖偏红,舌苔黄,脉弦,关脉紧。这是中医寒热互结于心下的“胃痞”症,给开了“半夏泻心汤”,每天一副,连喝15天。

  • 女儿的痛经

她本来没这毛病,大学期间才发,每月来之前小肚子胀得厉害,当天会小痛,到第二天会大痛,痛得要死要活的,痛到不能睡。有时还会恶心想吐、拉肚子。

到第三天早上才会减轻,到第四天才会消失,之后人会很虚弱。月经量偏少,经色偏暗,夹有血块。消瘦,脸色白,手指尖细,手足冷,脉沉细,舌淡苔白。

以前就是吃“布洛芬缓释片”止痛,现在吃都没有用了。我诊断为病机为:虚实夹杂,“肝气郁结、脾气虚肝血不足、寒凝胞宫”。治疗上有一定难度,攻补兼施。

给开了“温经汤合柴胡舒肝散”。方中有个阿胶十克要二十多元就删除了另加服“独一味胶囊”每次3粒,每天三次,于月经前一周开始服药。

连服三个月,嘱咐注意月经期间卫生,少吃冰冻食物,雪糕奶茶少喝,生冷瓜果都要忌,也不知道年轻人能听进去多少。

  • 自己口水多还有口臭

然后是杨女她自己又提出来要看口水多的毛病,起床时特别多,口水不断地涌吐出来。还有口臭,也有七八年了。

顺着之前寒饮症的思路,这次我开的方不是小青龙汤,而是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土炒白术、炙甘草、栀子。

每日一剂,连服15天。

11月底,她通过语音电话告知,她的口水多、口臭病已基本上好了。她老公的胃病也好了,不想再吃中药,太苦了。女儿的痛经减轻了一些,希望再换个方子。

施医生友情提示

我在电话里随便强调一下,胃病好了,如果不注意养胃,很容易复发。

要注意:

  • 按时吃饭,如果不能按时,要临时拿点饼干零食什么的,顶一下就能保护胃;
  • 少吃刺激性食物,辣椒、烟酒茶咖啡,还有烫嘴的食物,空腹时要避免;
  • 不要暴饮暴食,特别是睡前不能饱腹入睡,避免食物反流引起胃食道炎发作;
  • 寒冷的食物也要少吃为好

毕竟胃不是钢铁造的,养胃是一生的事,要把胃当朋友对待,不能只顾着那张嘴过瘾,酸爽,而不顾胃难不难受,年纪大的人才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