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治疗汗多——大总结(一)

文 / 健康库尼酷
2020-12-08 09:45

#学问分亨官#

医圣张仲景留给我们的《伤寒杂病论》是内科杂病大论著,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出汗多的论述和方药记载。汗出多的病机是什么?怎么治呢?看看医圣怎么说。

出汗多的基本病机是体内热气外蒸,但是知道这点还不能治病,要知道这个热气具体郁在哪个脏腑,哪条经络引起的出汗,才能正确辨证,精准用药。这就需要望闻问切,整体判断,先圣仲景已经将辨证的重点记录在他留下的书中了。

1.营卫不和(热郁在营血)

营卫说的是循行于经络四肢的气血,卫气降敛,营血温升,一收一散处于动态平衡,是营卫和,如果营卫不和,收强于散时会郁而发热,散强于收时会自汗。特点是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多半有发热。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

治疗: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用药要点:用桂枝和白芍敛阴和营

2.肺热郁蒸

热郁在肺引起的汗出多会伴有其他肺热,肺气不降的症状,如咳嗽,喘,口渴等。

(原文: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治疗: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

用药要点:用石膏清肺热,杏仁降肺逆

3.胃热外泄

胃热引起的汗出多非常常见,这种汗出的特点是“手足濈然汗出”,因为四肢禀气于胃,所以胃热,气蒸汗泄,多见手足汗出,这是胃府燥热的表现,同时还会伴有其他胃热的症状,如蒸蒸发热,怕热,口大渴,烦躁,大便干燥等。

(原文:太阳病三日,...,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二阳并病,...,但发潮热,手足濈濈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大承气汤主之。)

治疗:承气汤类

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炙甘草

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用药要点:用大黄和芒硝泄热通腑

4.胆经郁热

胆经经热郁蒸,相火逆升引起的汗出多见头汗出,少阳胆经郁滞往往会引起胃气不降,所以同时多伴有胆胃不降的症状,如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干呕,默默不欲饮食等。

(原文: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能食,,,,,可与小柴胡汤,...。)

治疗: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大枣,生姜,炙甘草

用药要点:用柴胡和黄芩泻少阳郁热

如果少阳郁滞,胆胃俱逆同时伴有脾湿肝郁,还会伴有小便不利,泄泻这类湿气阻滞气机的症状。

(原文:伤寒五六日,,,,,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治疗: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组成:柴胡,黄芩,干姜,桂枝,牡蛎,瓜蒌根,炙甘草

用药要点:用柴胡和黄芩泻少阳郁热,牡蛎除满散结,桂枝疏肝,瓜蒌根润肺,干姜和炙甘草温中培土除水湿。

5.热郁太阳、少阳和阳明经脉(三阳经合病)

三阳经郁滞,热郁郁蒸皮毛也会引起汗出多,阳气外盛,睡觉时阳气也不能收敛就会出现睡觉时出汗,同时这种汗多常伴有三阳经经热的表现,脉浮大,怕热,口干苦等。

(原文: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用药要点:用麻黄和桂枝解太阳经郁滞;柴胡和黄芩解少阳经热;葛根解阳明经热。

6.水饮阻隔,格阳于外

体内水饮阻滞阳气正常流通,日久化热,气蒸孔泄,引起汗出,这种汗出同时伴有水饮停滞,阻滞气机诸证,如浊气不降引起头痛,胆气郁滞引起心下痞硬,胸胁满闷,胁下痛,肺胃不降引起干呕短气等诸多症状。

(原文:...,其人濈濈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治疗:十枣汤

十枣汤组成:大枣,甘遂,芫花,炙甘草

用药要点:用甘遂和芫花泻水饮(此药峻猛,得下利则止,再用米粥养胃)

如果汗出多是由某处脏腑经络郁滞,或体内有实邪阻滞气机,最终郁而化热,热气外蒸引起,治疗要以清热解郁,泄实邪为主。关键是辨证精准,热在哪里,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

实时收录肺炎疫情高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