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治好中风后遗症!这方子,补脾、益肾、活血

文 / 每天的大健康
2020-12-08 09:47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讲,中医是最有人情味的一门学问。

因为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人,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被看做一个鲜活的、个性的生命,而非一具标本,一个试验品。

所以,中医的方药配伍,深究起来,总是那么的温情脉脉。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例子。

好多年前,我们几个刚参加工作的中医同仁,到社区做医疗卫生服务。

期间,我们遇到了一个中风后遗症患者。

这个人姓罗,曾经是某高中的数学老师、教学能手。他从前业务精湛,学生遍天下。但是后来,他患病了,虽然中风得以救治,人活了下来,但是留下了多发性脑梗塞并发脑萎缩的问题,整个人就变了。

从前那个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的才子,如今说不出话来。从前那个思维敏捷,号称“小电脑”的数学老师,如今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这光景,连来探望他的学生们,都感到心碎。看着老师的样子,暗自垂泪。

当时,患者才50多岁。他的爱人跟我们讲,想请我们帮着出主意。因为照顾这样一个病人,所耗费的精力、财力,是无法想象的。家里头这些年,已经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了。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我们几个一听,动了恻隐之心。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尺部尤弱,舌苔薄白,舌质淡,食欲不振,少吃则饱胀,全身倦怠乏力。

我们几个研究,初步觉得患者的问题,辨证是比较容易的。这就是脾肾不足、气虚血瘀。

接下来,我们一合计,探讨研究了一下,写了一张配伍——党参20克,黄芪20克, 白术10克,茯苓10克,川芎15克,枸杞子10克,仙灵脾10克,制首乌15克,桂枝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拿到我们研究出来的配伍,患者妻子十分感激。她问,多久能好起来?

我们几个一时语塞。说实话,我们心里也不清楚。我张口答道:“三个月。如果三个月还没有效果,就想别的办法”。

此后,我们并没有忘记这个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回访一次。

结果,好消息一个跟着一个传来:

用药十剂,患者肢体感觉有力,尤其是从前左侧瘫痪的肢体,如今可以做简单动作。

用药一个月以后,早晨起来,患者忽然对妻子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话语流利。妻子闻听,当面哭起来。

用药两个月以后,妻子回到家中,发现患者自己在叠衣服,整理床铺。

用药三个月以后,除了思维依然稍慢之外,肢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皆有明显改善。虽然说,和从前那个他相比,还差得远,但是至少,基本生活没问题了。

后来,患者妻子带着他来找我们几个,非要请我们吃饭。席间,患者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老实讲,能恢复得这么好,我们几个也是没想到,觉得像做梦一样。

我讲讲这里的道理。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和我们辨证的结果一致,就是脾肾不足、气虚血瘀。

你看,这个人脉象细弱,尺部尤弱,这说明肾气亏虚,气血不丰。再加上食欲不振、纳呆,全身乏力,这就有脾气不足的倾向了。脾肾不足,这成了他的身体基本面貌。

在这个基础上,他气虚血瘀。脾肾不足,正气亏虚,气不能帅血,所以血瘀。多发性脑梗,就是血瘀的一种体现。患者舌淡,苔薄白,这就是气虚血少,无力濡养的表现。所以说,要想改善的话,比较简单的思路就是,健脾益肾,补气活血。

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拟就了上面的配伍。我再复述一遍:党参20克,黄芪20克, 白术10克,茯苓10克,川芎15克,枸杞子10克,仙灵脾10克,制首乌15克,桂枝3克,甘草6克。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配伍。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川芎和桂枝负责活血化瘀。枸杞子、仙灵脾、制首乌负责益肾。可以说,补脾气、益肾精、化瘀血,这就是治疗此患的三板斧。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组方,一点稀奇的地方都没有。

至于说患者能取得那么好的疗效,也出乎我们的预料。我觉得,一方面和家人的照顾无微不至有关系,一方面和患者的体质、年龄有关系。毕竟,他才50多岁,身体恢复能力是不错的。

后来,我们几个把这个小配伍记录下来。我保留至今。我觉,它体现出的医学道理,以及它背后的故事,是让人感动,充满正能量的。

今天,我把它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我不能说,它对于任何一个中风后遗症患者都适合。我以前就讲过很多关于中风、脑梗后遗症的调治经验。可以讲,脾肾不足、气虚血瘀,不过是其中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患者在实际临床中是多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加以琢磨、借鉴。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切忌盲目。业界同仁,也不妨借此抛砖引玉。总之,作为一条经验,它有一点不大不小的价值。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中医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中医的方剂,每一首的背后,都有温情。作为一个中医人,我能够在这样充满温情的世界里生活,是一件幸事。我把这背后的学问,用文字的形式传递读者,也是在为人间,积累一份善念。

全文完。

实时收录肺炎疫情高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