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给我开冲剂,我没有时间煮药”,你可能并不了解中医的剂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被工作束缚手脚,一天也离不开工作的岗位。整天忙忙碌碌,竟到了忽视自己健康的地步。在一线城市情况更是如此,房贷、车贷、教育每一笔款项都催促着我们“打工人”努力。
如今中医院为了大家方便,推出了颗粒剂、代煎剂、膏剂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班族没有时间煎药的境地,使得中药进入千家万户。是不是所有的方剂都适合在医院代煎呢?是不是所有病人都要服用颗粒剂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中医的那些剂型。
中药最深入人心的剂型就是汤剂,汤剂可以说适合大部分的药物,在《伤寒论》中记载的113方,绝大多数也都是汤剂。“汤者,荡也”,汤如同浩瀚的大江大河,可以荡涤人体的污秽邪气。汤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用速度快,也正是作用快,使得汤剂成为临床家的挚爱。
将中药煎煮成汤剂,直接进入胃肠道,不需要崩解,不需要溶解,可以直接被小肠吸收,进入人体循环,发挥汤剂的作用。日常的感冒发烧,需要用汤剂,就是需要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如果用丸剂,药物可能还没有完全被吸收,感冒自己就痊愈了。
这个时候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驳,我知道麻黄汤、桂枝汤、青龙汤是汤剂,但是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不是散剂吗?你说治感冒药用汤剂,那这个散剂怎么说?银翘散虽然名字是散,但是用的却是汤,用银翘散煎汤服用。《温病条辨》原文记载,要煮到香气大出,然后服用汤剂。
后世的许多散剂有许多都与银翘散雷同,是为了节省药材,将古代的名方、效方,加工成散剂,再用水煎服。将药物加工成散,可以使药物更加充分的与水结合,从而使有效成分更多的溶解在煎汤中,更大的发挥药材的作用。因为是做好的散,因此不必再一味药一味药的称量,节省了人工与药材,但是不方便要方的调整。
治病难道不就是要快吗?汤剂作用这么快,为什么还要用散剂、丸剂、膏剂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丸剂也是常见的剂型,丸剂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作用慢。作用缓慢也能成为优势,当然可以成为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体内虚实夹杂、寒热不调,或者疾病较深,汤剂直入肠胃,没过多久药效发挥,有时候不能调和寒热、虚实,甚至有些还可能出现身体的强烈抵抗,但是用丸药就不同了,它作用的非常缓慢,人体还感觉不到药效的时候,药效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逐渐、缓慢的调和人体的寒热、虚实,缓慢深透人体脏腑经络,对于久病患者非常适用。
丸剂服用也是相当方便的,直接在厂家购买,或者自己批量制作,长期自备,存储方便。需要服用的时候,直接开水送服,或者咀嚼后开水送服。当然它也有自己的短板,短板就是不能根据自己症状的变化,进行药物的变化,不会完全适应每一个具体的人。如果症状变化,就需要重新
膏剂代表性最强的膏方,将药物与调节剂共同加工成半固体的状态。膏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像油一样润,当然内服膏剂一般都是用来滋养脏腑的。如果用汤剂,虽然作用很快,但是作用时间不持续,我们常说“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汤剂就像“一口”,一吃可以多吃点,但是一吃对体重的影响可以忽略。膏剂就可以缓慢的滋养脏腑的亏虚,让脏腑功能逐渐充实,成为一个真正的“胖子”。
汤剂与四大辅助剂型丸、散、膏、丹,基本构成了剂型大家族,当然还有其它剂型,我们不做过多的描述。每一种剂型都有自己的优点,当然这种优点在某些条件下反而成为不足,我们不妨称之为特点。我们要正确应用他们的特点,使剂型发挥它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