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越鞠丸,称解郁良方

文 / 健康食疗分享
2020-11-13 09:24

越鞠丸为临床常用之方,又名芎术丸,出于《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各等份组成之水泛丸。其功能行气解郁。凡由气、血、痰、火、湿、食郁结而致的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嘈杂吞酸,噫嗳呕吐,饮食不化等证,多可应用。越鞠丸命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说栀子,另名“越桃”,川芎另名“鞠”。用两药药名“越”、“鞠”而成丸名。

因为《本草纲目》芎条下曾说“丹溪朱氏治六郁越鞠丸中用越桃、鞠,故以命名”,乃作为依据。另一种说法是:越鞠者,“越”是发越;“鞠”是弯曲、抑郁。顾名思义,越鞠”系对该方发越鞠郁之气作用的概括。按照戴思恭(朱丹溪的弟子)校补《金匮钩玄》时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吴昆释该方时论:“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医方考》)。说明丹溪治郁之法是使结聚之气以发越。 以上2种说法,都有一定之依据。

但按朱丹溪越鞠丸方后注云:“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来看,越鞠丸即芎术丸。从方剂药物命名规律,川芎与苍术为本方主药。《丹溪治法心要》明确说:“人身万病皆生于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可见主药确是芎、术无疑。而《本草纲目》芎《释名》有“胡《别录》,川芎《本草纲目》,香果《别录》,山鞠《本草纲目》”。而栀子《释名》有“木丹《本经》,越桃《别录》,鲜支《本草纲目》,花名卜。”两药均有多个别名。

时珍何以特提“鞠”、“越桃”亦颇费解,且“鞠”(川芎)虽是主药,而“越桃”(栀子)不是主药,与丹溪原定本方主药芎、术不同,又与丹溪立法用药制方之本旨相悖。诚然,有关越鞠丸命名之议,固无须斤斤于上二说执是执非,但各说之所源所据,既不可不知,亦不可不析。余则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医宗金鉴》解本方谓:“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腹胀满,血郁胸膈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震亨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相须,共收五郁之效。

然当问何郁病甚,便当以何药为主。至若气虚加人参,气痛加木香,郁甚加郁金,懒食加谷、蘖,胀加厚朴,痞加枳实,呕痰加姜夏,火盛加萸、连,则又存乎临证者之详审也。”《类证治裁》谓:“丹溪立越鞠丸以治六郁,开郁调气为主。谓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食郁,相因为病。” 余以为“郁”者,乃气运乖和,故病生。《内经》有: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土郁则夺之,金郁则泄之,水郁则折之之论,是阐述五常胜复之变。又:怵惕思虑则伤神,忧愁不解则伤意,悲哀动中则伤魂,喜乐无极则伤魄,盛怒不止则伤志,恐惧不解则伤精,是论脏腑气血之损。综观“郁”者,由六淫外邪所致者,多伤于经络,属实者多,可消解而治。倘由思、忧、悲、惊、怒、恐等所致者,初亦多实,继而伤及气血,化生诸症久则消解亦不足以见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