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地黄丸,名字虽相近,功效大不同,要区别使用,千万别混用

文 / 橘井主人
2020-11-12 09:21

提到“地黄”两个字,很多人就会想起来六味地黄丸,其实名字中带地黄的的中成药,以及和六味地黄丸组成近似的中成药,有很多。尤其是很多都叫地黄丸的中成药,不少人会弄混,甚至会觉得功效相近,可以混用。但其实,地黄丸是一个大家族,他们的药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功效主治也发生了变化,适用人群也各不相同,是不能够混用的。在使用的时候千万别搞错,否则会贻误病情,或者加重病情。

金匮肾气丸

成分: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车前子、牛膝。

金匮肾气丸,顾名思义,这个方子来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也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

很多人知道六味地黄丸,不知道金匮肾气丸,其实从方源来说,金匮肾气丸是祖方,六味地黄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掉了桂枝、附子、车前子、牛膝而成。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而车前子和牛膝的加入,使得利水祛湿的功效得到增强,而且还加入了桂枝附子温补肾阳,从而使得金匮肾气丸成为了补肾阳虚的药物。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肾阳虚体质,尤其是和利水除湿相关的主治症状,如水肿、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

六味地黄丸

成分: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的儿科名医钱乙,在张仲景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组方而成。钱乙,是张仲景死后千年才出来的一位人物,在儿科方面造诣很深。

钱乙认为,孩子的体质是纯阳之体,容易肾阴虚,而且身体稚嫩,耐受不了滋补功效太猛烈的药物,所以去掉了桂枝、附子、车前子和牛膝,只保留了滋补肾阴的熟地、山药、山萸肉和健脾祛湿的茯苓、泽泻、牡丹皮。

地黄

其经典在于“三补三泻”,由三味补药和三种泻药合理搭配而成,有补有泻,补大于泻,补而不腻,所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后比较少出现“上火”现象,在补益过程还能清虚热和泻湿浊。

适用症状及人群:六味地黄丸的针对体质是肾阴虚,可用于肾阴虚内热症状的治疗,常见症状有口干、便秘、舌红、睡觉盗汗、手脚发热、腰酸等,上了年纪的人还可能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麦味地黄丸

成分:“麦味”指的是麦冬和五味子,麦味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两味药。

功效:麦冬,具有滋阴的作用,是滋补肺、胃之阴效果比较好的药物;五味子,则是敛阴止汗,生津止渴的作用。麦冬和五味子搭配其他六味药物,成为了滋补肺肾阴虚的一个方子。

适用症状及人群:肺肾阴虚和肺肾两亏的人,表现为干咳、久咳、痰少,腰膝酸软无力,睡觉盗汗,口干、便秘等。

知柏地黄丸

成分: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了知母和黄柏两味药材。

功效:六味地黄丸,虽然有“三泻”,但它们三味,主要是在于疏导,防止滋腻、生痰湿。没有除虚热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阴虚就容易内热,所以加入黄柏、知母两味滋阴清虚热的药物后,使得该药既能滋阴,还能清虚火,可以更快地恢复阴阳平衡。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肾阴虚同时虚火旺的人群,其表现为口干、舌红、盗汗、身热等明显症状,还伴有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情况。

杞菊地黄丸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和菊花。

功效:枸杞,可滋补肝肾,明目;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这两味药,搭配其他六味药物,对于肝肾阴血亏虚所导致的视力下降,眼睛干涩以及情绪易怒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用肝肾两亏,表现为眼睛干涩、抽筋、视力下降,以及腰膝酸软无力、睡觉盗汗多等症状突出的人。

桂附地黄丸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

功效:肉桂和附子是温阳的药材,附子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有引火归源、活血通络的作用,所以,桂附地黄丸是偏向于补肾阳、补肾精的。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肾阳虚,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容易腹泻水肿、痛经、尿频、腰酸等的人群。

归芍地黄丸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当归和白芍。

功效:当归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可以敛阴止汗、养血调经,所以归芍地黄丸是治疗阴血不足的常用中成药。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肝肾阴虚,表现为月经不调、盗汗、腹痛、头痛晕眩等症状突出的人,尤其是女性。

明目地黄丸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归、白芍、蒺藜和石决明。

功效讲解:加入的这些药材,使得养肝明目的作用大大增强,可以用于眼疾的治疗。

适用症状及人群:适合肝肾阴虚的人,可用于治疗眼疾,尤其是因为肝肾阴虚导致的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眼睛干涩、畏光等症状。

综上所述,地黄丸家族庞大,从祖方金匮肾气丸,到六味地黄丸,再到其他各种地黄丸,虽然组成药物近似,但是由于君药发生了变化,使得药物的药效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适应证各不相同,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千万不能说混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