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不简单,病位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同,找准病位才能药到病除
很多人都会认为咳嗽还是个简单的疾病,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能够通过现代的检查设备探查到问题的所在,这时候治疗的治疗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有些咳嗽的病因一时找不到,甚至根本无从下手,最后可能会被诊断成气道高反应,也就是说人体内的呼吸道可能太敏感了,这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寻求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咳嗽的确有一套,但是其中的辨证治疗方法也是非常复杂,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准病位,也就是导致咳嗽的原因在什么部位,中医没有具体到那个位置,但是会有一定的鉴别,今天就借一个病例,来说明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
陈女士的咳嗽持续了将近两年,仔细回想起来是从一次感冒开始,之后就一直有咳嗽,天气一冷,人一疲劳就开始出现咳嗽,是一种阵发性的咳嗽,特别是早上和晚上明显,过后就会感觉喉咙很痒,刚开始以为是感冒遗留下来的,吃了不少感冒药,但咳嗽还是没好,自己买了各种止咳露,枇杷膏好像效果也不明显,还用了各种秘方偏方,效果也不好。
中医院也去看了,基本上都是一些止咳平喘药物 ,比如杏仁,半夏,厚朴,枇杷叶等等,但是到了她身上就是没有效果,后期的检查也都做了,甚至做上了纤支镜,排除了肿瘤等可能,最后考虑是一个气道高反应的状态,用各种激素类的吸入剂可以控制一下,但是一旦停药,咳嗽还是没有好。
最近天气又开始转凉,咳嗽又开始加重,这样的状态都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再次寻求中医治疗,她咳嗽时候痰不多,基本是白色的,黏黏的,不容易咳出,咳嗽时间一长会有恶心的感觉,常常感觉咽部很干燥,需要喝点茶或者是润喉糖,才会感觉喉咙舒服,咳嗽时间长了,两侧的胸胁部感觉好很胀,舌质也很红,苔不明显,脉弦,我看了之前开的药,基本上能治疗咳嗽的药都上去了,甚至还用上了强力止咳的药物,可是效果就是不明显,我想如果继续这么开肯定也不行。
这时候想到老师给我讲过治疗疑难疾病先不要看症状是什么,先辨证一下病人现在所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主要的病位在哪里?是在表呢?还是里?会不会处在一个半表半里的尴尬状态,如果病位没有清楚,那么药物就到达不了这个部位,就像是药物的靶向作用,无法在该有的地方发挥作用,最后效果可想而知。
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根据病人表现情况,患者有两胸胁部不舒服,咳嗽定期发作,有时候还跟情绪有关,常常感觉咽干,恶心,这不就是中医的少阳病吗?也就是一个半表半里的状态,直接就用小柴胡汤, 没有加所谓的止咳药,降逆药, 同时考虑咳嗽时间长,正气虚弱,就加强了补脾胃的药物,所谓建脾胃可间接补肺一样。
治疗两周后咳嗽得到了明显的环境,我也很诧异这个治疗效果,所以只要病情的病位辨证清楚,用药才能立竿见影。
中医的辨证过程其实是个复杂的过程,这个需要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临床不断实践,为什么中医辨证这么难,就是临床实践机会比较少,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的中医师一旦到了临床基本上被现代医学的各种理论牵着鼻子走,甚至很多最后放弃改成西医,其实中医师应该需要重视自己临床诊断能力,及辨证能力的培养,很多中医师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局限在门诊,而到了病房就将这些中医的基本功丢掉了,其实在病房使用中药更能直观的感知到病人每天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治疗,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意义,而门诊一周一次,甚至几周一次的病人回访,不可能完全探知到病人的治疗效果,所以导致后期中医辨证能力下降,最终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在此提醒自己及年轻的中医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建立自己的辨证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是个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实践过程。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理解中医的这种培养模式,不但让中医师受益,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更多的有用的中医师,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