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悟性:怎么才能学好中医?天赋一般,悟性一般,该怎么做?

文 / 东宫聊健康
2020-11-07 09:24

我经常碰到如下几段对话:

师弟/学弟:师兄怎么才能学好中医?我天赋一般,悟性一般,我该怎么做?

我:天赋和悟性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你需要多读书,多努力。毕竟它们也决定不了所有,方仲永不就是鲜活活的例子么?

师弟/学弟:可我看不进去书,一看书就困,我觉得我那是不喜欢读书。

我语重心长并不忘拍拍他的肩膀说:看开点,你连书都不读,那天赋和悟性就更不是你应该考虑的事了。

或者是……

某大爷大妈:小张你这个中医学得不错啊。

我:老师教得好,遇到了名师和明师。(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某大爷大妈:咦!可不能这么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是你悟性高啊。(大爷大妈一脸认真的样子)

我:其实是老师点播的好,点播的透彻。解答问题够专业。

某大爷大妈:哎呀,谦虚对年轻人来说是好事啊!(一脸慈祥的样子,恨不得上来摸摸我的头)

两段对话都提到了悟性,因此,今天我们来说说所谓“悟性”。

说“笨鸟先飞”这个词看似与我们的主题“悟性”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实际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意思外,它还隐含有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含意,是地地道道不靠天赋成功的典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笨鸟能飞起来,是凭借的它先于其他鸟开始尝试飞,是凭借的它比其他“聪明”鸟更多的失败经验和更多的于失败中的进步得出的结果,这便是“勤能补拙”。

所以你还认为“聪明”就能决定一切么?你还在怀疑失败是成功之母么?其实在这里起更重要作用的是积累!

曾经有一次我们师徒九人一起吃饭,席间一个师妹问道,“老师,烦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老师依然还是老样子,期待着我们的回答,于是众人看向了我。

此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伤寒论》中有“烦”的条文,于是短暂思考后我说,“是邪实、热?”。

老师点点头,说:“热有阴阳么?”

一个师弟接口,“实热,虚热!”老师点点头,不再说话。

这是我老师的一贯风格,点到为止,引导为主。

我口中反复念叨,“虚、实?”我恍然大悟。

老师看到我一脸原来如此的表情。开口说道:“烦也有虚烦。”

接着我答道:“虚烦不得眠。一个是虚劳,一个是心中懊侬。它们一个是酸枣仁汤一个是栀子豉汤。”

于是有师妹一脸崇拜地看着我。

虽然我知道私下里有人常说我有悟性有天赋云云,但我总觉得老师当时说的“基础要打好,条文要记熟,才会跟得上反应”是对当时的我最中肯的评价。

还有一次一个老患者,一年前腹泻服用理中丸痊愈,一年后的今年四月份发作更胜往昔,在理中无效的情况下取用厚朴温中大获全效。

后来在读到《经方发挥》五苓散时,忽然恍然大悟。“水为阴邪,水聚成湿,责之便有肿,故其本身当有阴寒之性。故治之可温、可燥、可渗,而这恰恰是五苓散中桂枝、白术、二苓、泽泻之意。那五苓散可治水泄的缘由便容易理解了”。

之后与几个挚友分享所得时,我笑称,“这是我积累到了,加上灵光一现的产物。非我悟性超过你们。”

所以我想说悟性更多是当积累足够时一个思维火花引发出来的“蝴蝶效应”,并非是无根浮萍。而所谓的顿悟在我看来则更像是积累足够达成量变时经某一个契机引发而获得的“果实”。

所以这一切并非天注定,并非不可更改,所以我认为妄谈“悟性”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不如别人的理由。而你我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享受寂寞,积极储备。所以我坚信,当积累足够雄厚时,契机随时可以出现。我们中医这个职业注定是厚积薄发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孤独,是更多的付出。

但,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以,悟道休言天命,澄明自在本心。凡事,事在人为。

#大家健康超能团# #中医来了# @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