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吗?镇江东乡华山有一位正骨奇人!

文 / 汉源健康大讲堂
2020-11-05 09:17

播撒爱心的正骨奇人

——记清代御医夏锡五第七代传人

朱正新

本文由“吴春波”老师(镇江新区石桥人)独家授权发布,欢迎大家分享给朋友。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似乎都相信:高手在民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一位清代御医夏锡五的第七代传人朱正新,让我见证了国粹正骨推拿术的神奇。经一番深入了解,我惊讶地发现,他的正骨推拿秘术属于宫廷秘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代代都是口传心授,手把手教,代代高手辈出。

正骨,古已有之。据清代医书记载,乾隆时期便已有了较为完整的正骨手法和图谱,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正骨”的认知有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想象。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正骨推拿作为一门传统技艺多系家族传承,由于传承谱系的发展历程复杂多变,现在的人们很难顺藤摸瓜找到宫廷御医谪传正宗的正骨推拿师,更难见到自带隐藏属性的正骨推拿高手。在这种情况下,正骨推拿的体验便成了人们判断其是否正宗靠谱的最直接的准绳。

近年来,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对正骨推拿的科学认知日渐普及。那么究竟正骨推拿能否改善身体机能?多大程度的改善?这项宫廷传统技艺能否在科学不断更新的时代展现其专业的科学光辉?

“松山堂”正骨推拿是中医正骨推拿的一个学术流派,源于清朝,是清朝上驷院绰班处(负责医治宫廷内各类跌打损伤的机构)特有的,隶属于内务府,专为皇族成员服务。到了清朝末年,伴随着清政府的灭亡,最后一任上驷院绰班处蒙古医师长夏锡五带着宫廷正骨推拿的技艺出宫,大隐于世于现在的北京市朝阳门内北小街宝玉胡同2号开设“松山堂”中医正骨推拿诊所,悬壶济世。

1948年,夏锡五的女婿吴定寰开始跟随夏御医研习医术,并得其真传。吴定寰秉承“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施术要旨,继承“知详备细,心慈术狠”的学术思想,遵循“正、整、接、实”的原则,认真钻研夏锡五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了“轻、柔、透、巧”的手法特点,最终创立了“松山堂”学术流派。

解放后,吴定寰教授响应毛主席号召,课徒授艺为人民服务,朱正新的师傅即为第六代传人。

△夏锡五保存的医书

坚守传统 为现代人的健康服务

在众多关于骨骼健康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骨骼的健康问题日渐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中医认为,骨的问题关系到所有脏腑。“《黄帝内经》讲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束骨,肉裹筋,脾主肉”。

出生于镇江东乡华山上社村的朱正新,从北京“松山堂”学成回到镇江南门大街29号(虎踞桥头)开设镇江“松山堂”正骨推拿馆,据朱正新介绍:自己系夏锡五第七代传人。谈到正骨推拿的话题时,朱正新说:对于骨骼、脊柱健康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虽说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中医整脊正骨推拿的传统手法主要有三类:一是旋转类手法,中医理论基础是“筋出槽、骨错缝”,通过整脊法可以使“骨对缝, 筋入槽”;二是拔伸类手法,根据患者的患病节段,选择不同的前屈角度,通过瞬间的拉力,改变和调整神经根和受压组织之间的关系;三是斜板法,纠正受损椎体的解剖位置,具有解除嵌顿使局部松弛、通畅的作用。

整脊正骨推拿的原理在于:整脊手法通过揉、按、拿、捏、扳等手法作用于脊柱的特定穴位和筋脉肌肉等组织,能够改善脊柱小关节紊乱状态,恢复椎体的正常生理,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局部肌群的紧张,减轻疼痛。

具体名称有胸腰旋转法加挺胸过伸法、仰卧叠拳冲压法、颈胸枢纽解锁法、腰椎侧扳法、双手间接分压法、定点斜扳法、屈髋屈膝滚盆法、端提整脊法等等,整脊的学术流派众多,各手法命名不一,其治疗手法也各具特色。

在正骨推拿师看来,脊椎角度不正,会影响到人体的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到人的健康,是各种疾病产生的源头。通过运用手法或器械,来矫正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特别是脊椎部位,能恢复患者健康。“我们在做的事情正是依托于传统中医理论,立足人体结构整体研究,专注于脊柱的维护修复,为现代人提供脊柱护理的健康服务”。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颈、腰椎疼痛、富贵包、双下颌、含胸驼背、高低肩等问题可以说都是脊柱的问题”。朱正新说,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的手法恢复脊柱曲度,修复受损筋膜,复原变形肌肉,而这是普通按摩所无法做到的。

为了让来访病人都能得到根本性的调理,“松山堂”对病人的每一次检查、治疗、恢复情况都作有详细的记录,一方面能督促病人坚持完成相应的调理周期,另一方面也是为构建人体骨骼基础数据库做准备,为人类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骨正身正 长期积淀深得众人青睐

走进位于镇江南门大街 29号的“松山堂”,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从北京“松山堂”学成归来的夏锡五第七代传人朱正新便将正骨推拿,消除人们的疼痛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正骨手法其实也只有简单的两步:一是摸骨了解病情;二是用拳背按摩正骨复位。朱正新说,通过看患者进店走路的姿势如脚、肩膀、屁股往哪边歪,再加上看脸色和精神状态等,就基本能十拿九稳的了解患者症状。我知道中医有望、闻、问、切,现在的中医院基本靠“切脉”了解病情,而“望”才是最高境界。我心想:这应是达到大师级的高手了吧。

一次为外科医生正骨推拿的经历,让朱正熟开始沉下心来系统的学习中西医理论。“那是一位外科医生,由于长期给病人做手术,脊柱侧歪非常厉害,但他一开始不相信正骨推拿,在调理的过程中质疑:你怎么能把已经歪了的骨骼调过来呢?给他讲了一会原理实在拗不过,就说,我师父就是这么教的,这么做就能调过来啊”。朱正新略显苍白的解释着,但他还是不信,就开始给我讲西医的理论,那时候发现确实是要对人体更了解才能去说服别人。从此以后,自己就开始买一些有关西医解剖、运动医学的书籍,更细化的去理解人体骨骼知识,弥补理论上的不足。

到目前为止,经朱正新的妙手调理过的患者不计其数。正如“松山堂”墙上高悬的“骨正身正,正气长存”牌匾上所说,朱正新从业以来兢兢业业,在学习、传承、发扬传统中医正骨推拿的道路上,不仅研习了一套独具一格的正骨推拿手法,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喜爱,还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他患如己患”的仁心善义,踏实向前,为广大患者带去了健康。

案例1: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处医生王玉华女士,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处医治无效,准备手术,后经人介绍找到“松山堂”,通过60次的推拿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案例2:家住镇江市京口区花山湾路一区43幢606室的张根法先生,在市教育局从事驾驶员工作。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跑遍了镇江的大小医院效果都不理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松山堂”,试了几次感觉效果很好,前后推拿了80次便好了。

案例3:家住镇江市润州区韦岗东家庄58岁的黄双华女士,长期劳作造成腰椎间盘突出,腿疼腿麻小腿肿胀,行走艰难,经人介绍,在“松山堂”点穴推拿90次,现在十分利索。

案例4:家住镇江新区大港龙泉小区19幢2104室62岁的高金娣女士,长期在田间地头劳作,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多处医治无效,经人推荐,在“松山堂”点穴推拿30次彻底好了。

朱正新说:点穴推拿,打通经脉,经脉畅通,酸痛麻胀去无踪。

独创手法 公益传播正骨传承

在朱正新长期的正骨推拿生涯中,他逐渐发现传统的正骨推拿手法作用于患者身上有一些局限,比如手法僵硬、痛感强烈。怎么才能让患者体验感更好一些?朱正新做了一些创新。

“以前的正骨推拿手法是很痛的,现在就把这些手法慢慢柔化了,结合了太极阴中带刚、刚中带柔的特性,调理时把力和劲分开,效果更理想”。朱正新介绍,患者不痛的时候,身体不会紧张,自然放松,对肌肉的损伤就减少了很多,甚至没有。

手法的体验感变好,但最终能不能达到好的调理效果还需要看个人的坚持。“人是最难改变的,同时也是最好改变的”。从时间上看,骨骼的调理主要难在头半个月,半个月配合下来,当骨骼已经可以支撑起来的时候,身体便基本上能保持平衡端正了,歪着、躺着、跷二郎腿的现象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前段时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过来调理,当时她的脊柱有5到10度的侧弯,通过七次调理,前后两个半月时间,就完全康复了”。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调理过程中会告诉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比如说会头晕,因为颈椎压迫的比较严重以后,气血上不来,气血调理上来以后,身体可能出现充血头晕的现象,三天到一周后,就会感到气血充盈、精神饱满。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专业的筋骨、脊柱调理逐渐成了大多数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需品。为了让这项传统的宫廷技艺服务于更多人,夏锡五第七代传人朱正新师傅所在的“松山堂”做了不少努力。“在镇江市养生学会的支持下,疫情过后已经深入到机关、学校、社区、银行、律所等有需要的人群中去,开展了十多场公益活动,主要是给大家普及一些保持骨骼健康的知识、自检的方法、自我预防和锻炼的小动作”。

在公益传播的过程中,不少人成为了“松山堂”的义务宣传员。很多都是通过专业调理解决了颈腰椎问题的回头客,但大多数还是慕名而来的有医学专业背景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给人们讲解的过程中,朱正新也在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因为这是一项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做得出色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

在道德修养方面,朱正新立志为百姓解除骨病痛苦,并将“松山堂”正骨推拿发扬光大作为其毕生追求。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朱正新师傅护佑一方百姓的筋骨安康,看似风轻云淡的积德之举,却至诚至真、至善至美,是人类最为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