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有深浅,则刺有深浅,盘点《内经》中病位深浅的十三种针刺方法
我们都知道,疾病的病位有深有浅,那么接受针灸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病位深的需要深刺,病位浅的需要浅刺。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也就点明了疾病有在皮、脉、肉、筋、骨这五个不同层次的区别。
那么,刺法肯定也需要加以区别了。正如《素问·刺齐论篇》中讲的:“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即疾病在不同的病位,刺法就应该只针刺这个层次,切勿伤及其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不同的刺法。
毛刺出于《灵枢·官针》篇章中:“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对于病邪在浅表的皮毛部,需要用浮浅的刺法来治疗,如拔毛状,这种刺法称为“毛刺”。这里的“浮痹皮肤”指的皮肤麻木或不仁或疼痛的病证。
操作方法是用5分至1寸短毫针轻浅疾速点刺病变部位(经穴或者阿是穴),针尖不透皮,勿使出血,即“刺毫毛腠理无伤皮”。也可用多根细短毫针缠在一起,针尖平齐,迅速点刺皮表,切忌不要使皮肤出血。过去用镵针,现代多采用梅花针。
毛刺主要用于治疗皮肤麻木或不仁或疼痛的病证。
直针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描述:“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也是一种浅刺的针刺方法。现代多称为沿皮刺或横刺。
操作方法是先持捏起针刺部位两旁的皮肤,使针刺部位皮肤隆起,然后将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直针刺可治疗寒邪痹症稽留于肌表的病证。
半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描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操作方法为:用短的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伤及血络、肌肉,迅速出针不留针。刺得浅,出针快,好像拔毛一样的针刺法。
半刺主要通过孙脉、络脉和经脉以调整脏腑功能,通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同时也可治疗某些皮肤病。
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均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泄泻、咳喘发作期,肌体麻木、关节扭伤及面瘫等病症。
豹文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纹刺是刺络出血法是一种。
主要操作方法是在患部前后左右的血脉针刺出血,以其针时出血,痕若豹纹,故名豹文刺。
因心主血脉,所以豹文刺法应心而用于治疗与心有关的血脉瘀阻等病证。
络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操作方法是在所针刺部位寻找细小的血管,消毒皮肤之后,使用三棱针或者皮肤针迅速刺破血络。
络刺法多用于实证、热证。
赞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操作方法是在患处将三棱针直入直出,反复多次地浅刺,使患部出血。
赞刺主要用于治疗痛肿。
豹文刺、络刺、赞刺均适用于实热证和瘀血证和急症,其作用功效相当于现代针刺法的三棱针法。
分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
操作方法是用毫针直刺穴位肌肉层,在肌肉间隙之间行针,采用提插捻转的手法得气后,根据病位深浅和症状缓解情况调整针刺方向和深浅。
分刺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酸痛等病证。
合谷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操作方法是取一根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肉深层,然后退针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位内的针刺痕迹形似鸡爪分叉状。
合谷刺法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与脾有关的肌肉痹症等疾患。
浮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操作方法是在患部邻近处斜刺进针,进针浅而上浮。
浮刺主要用于治疗因寒邪而致的肌肉痉挛等病证。
分刺、合谷刺和浮刺这三种针法都是治疗肌肉的病变,因为脾足肌肉,所以临床上使用于缓解深部肌肉痉挛。
恢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操作方法:先在受损的肌腱处直刺进针,也可以斜刺进针,并让患者活动肌肉关节,同时捻转提插针体,使筋肉拘急松弛,功能得到恢复。
恢刺主要用于治疗筋痹、肌腱拘紧、活动受限、疼痛等病证。
关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操作方法:用毫针直刺进针,刺入肌肉附着于关节处的压痛点,也就是肌肉起点或者止点,以疼痛者为主。
关刺主要用于治疗筋痹、关节酸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病证。
恢刺和关刺二者均在经筋处下针,有舒利筋肉, 缓急止痛的功效。由于这两种针刺方法均在筋的附近,可能伤及血管出血,应注意不能使针刺处出血。
短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入,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操作方法:进针由浅入深时,边摇动针柄、边逐步深入,深刺至骨面,在骨膜处做上下捣动,如摩刮骨状。
短刺用于治疗骨痹证。
输刺在《灵枢·官针》中这样讲:
操作方法:直刺进针,深入至骨面,在病变部位做捻转提插,然后逐步退针。
输刺法主要用于治疗骨痹、骨刺、软骨炎、骨蒸、骨软等病证。
短刺和输刺两法均适用于各种骨病及其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与痿痹。
从以上各刺法的特点可以做出以下总结:刺皮之法:毛刺、直针刺、半刺;刺脉之法:豹文刺、络刺、赞刺;刺肉之法:分刺、合谷刺、浮刺;刺筋之法:恢刺、关刺;刺骨之法:短刺、输刺。这五类针刺方法是逐渐深入病位的,临床上可夹杂使用,并不拘泥于某一种针法。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我,欢迎点赞转发,欢迎评论区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