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为储痰之器!两味药,化痰+理气,治胸闷憋气,请学习

文 / 何林的健康日记
2020-10-17 12:18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太平圣惠方》、《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之所以这样说出来,是因为,作为一个中医人,我深深了解祖国的传统医学文化,是多么伟大的存在。

别的不说,只是在那宋代,我们国家的医学成就,就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

在这里,我想给你说一个小配伍。它就是源于宋代,记录与《太平圣惠方》的第四十二卷里头。

这个配伍,才两味药,用的是陈皮和枳壳。这两味药啊,研细成散。每次取9克。用什么送服呢?用生姜片煮水取药汁来趁热送服。

这是古人的标准用法。现在,如果想要简单地用,就是陈皮、枳壳,配上生姜一起煎煮取药汁。或者说,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也未尝不可。

我用这个办法,帮助过不少人。

曾几何时,我们单位有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他呢,是个老学究,在图书馆干了一杯子,带着厚厚的镜片。

他有一回问我,说最近这段时间,他常常觉得胸闷、憋气,感觉胸口啊满满登登的。有时候,会咳痰出来,白色的黏痰。咳出来了,感觉舒服一点。

他通过看书,觉得这么点小事儿,用中药调一调就会有改善,所以来找我。

我简单看一下,他苔略腻,脉略弦,其他都没什么,于是就建议,回去用陈皮和枳壳,研磨成细粉,每次取9克。同时用适量的生姜煎水,取生姜水来送服陈皮枳壳粉。每天早晚先各用一次。看看效果再说。

结果,这个人用药3天之后,自觉胸前畅快,呼吸均匀,咳痰减少,躯体感受提高了不少。

这人为了谢我,告诉我,所有书籍,包括珍本古籍,可以随便拿去看。我说这可不行,凡事都得按规矩办。

这里头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个患者,从舌脉和症状来看,属于典型的痰气郁结于胸肺。气滞则痰凝。痰凝,则气滞。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气郁结,最容易郁结于胸肺。于是,胸阳不展,导致胸闷、憋气、多痰。

这个时候,很简单,就是理气,化痰。选药,则要讲究入肺经。

陈皮和枳壳搭配,就符合我们的诉求。

枳壳,善于入肺经,有下气祛痰的作用。陈皮,我以前常常说,入脾经和肺经,能健脾行气化痰,还能理气宽胸。所以两者配合,是恰到好处的。这里头,如果加上生姜,取其温化痰湿之能,效果更好。适合这样做的人,往往是胸闷、憋气、气短、咳喘多痰,痰色白,量大,苔白腻,脉偏弦。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眼下又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不少人可能有上述情况。我们用陈皮和枳壳调理一下,不错的。当然,前提是,辨证准确。

当然,我通过这个,也想告诉大家,早在宋代,我们祖国传统医学就对一些常见内科症候,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由此总结出来的配伍、方药,可以说琳琅满目、各具风采。虽然说,千百年后的我们,科技发达了,医疗技术进步了。但是,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对祖先留下来的东西置若罔闻。对于其中一些科学的、简廉便的、有着实用价值的东西,咱们还是要好好继承。

别忘了,你我的身上,都流淌着先人的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