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这样做最简单

文 / 健康的记忆
2020-10-14 00:23

最简单的补气法:清晨拍手

拍手很简单,效果却不简单。

拍手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功能就是补气。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穴共有39个,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

为什么要早上拍呢?

因为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的阳气开始慢慢积累,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旭日开始升发,以人配天,此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

人身上有十二条经络,与手掌相连的就有六条,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经络是气的管道,连接着五脏六腑,经络被堵塞了,气的运行就不通畅,人就会生病。拍手可以同时疏通六大经络,其作用不可小视。

为什么要一边拍手,一边大喊大叫呢?

我们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人体要想健康,就要让潜意识的工作正常。同时,人的意识也可以影响潜意识,意识影响潜意识的方法之一就是暗示。譬如你不断重复某一句话,给身体以暗示,久而久之,这句话就会由意识转化成潜意识,直接进入心和肝,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公园里的人不停地高喊“浑身通畅,百病不生”,这就是暗示,时间一长,这种意识就会转化为潜意识,影响我们的全身。所以,人的意念有时比最好的药还管用。

气、血、津液,中医认为的人体三大基础物质。气为阳,血与津液为阴。气血互根互生,谁也离不开谁,很难说谁重要谁不重要,因为离了对方,己方只有一死。气为血之帅,是带着血跑的,重要;但血为气之母,载着气跑的。没有血,气无所附。彼此的关系,如同君与民。君为舟,民为水。君临天下,臣服万方,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民的关系,互根互生,如气血。

医者看一个人是否气虚,望闻问切均能发现端倪。望之,一个人面色萎白、萎黄。闻之,语声低微、气短、走几步就喘,所谓声低息短。问之,倦怠无力,没精打采。切之,脉来虚弱、虚软。我们自信心最强、精神胜利的年代,总嘲笑美国人钢多气少。这里的气少,如果让医者去看,美国人应该都是面色萎白、声低息短、倦怠无力、脉来虚软,一幅病滅恹的样子。

五脏皆可气虚。胃气虚,则不思饮食,食少;脾气虚,则清阳不升,便溏;肺气虚,不能宣发阳气、输布于体表,表卫不固而自汗、恶风、易感;心气虚,气不行血,心体失养,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心悸、怔忡;肝气虚则郁,两胁不舒、郁郁寡欢;肾气虚,则腰膝酸软、腰痛脚弱,肾不纳气而呼多吸少。

脾肺主后天之气。脾为生化之源,肺摄天阳之气。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结合肺摄和之天阳之气,合为后天之气。补后天之气,当补脾肺,又以补脾为主。肺气虚,可以通过补脾的办法,培土以生金。所以,补气的重点是补脾。方法,一是直接补气,人参、黄芪。二是健脾。健脾需投其所好。脾之性,恶湿喜燥,所以,茯苓、白术这些渗湿、燥湿之药就派上用场了。

补气的方法,讲究通补,补而不滞。这是因为补很容易滞,补了一大堆东西,它不流动,反受其害。所以,补气的方子里,要有点行气的药,比如陈皮,补而不滞,是谓通补。行气之药可以除湿,气行则湿除,一举两得。

四君子汤

这是经典的补气之方。人参直接补气,益气兼养阴。据说,在古方,人参本是养阴的,后世才被当成第一气药,不知道是人参变了,还是人变了。总之,现在是补气之药。

茯苓渗湿、白术燥湿。渗、燥是不同的除湿方式。燥者,现场烤干,消弥于无形,效果最为明显。与白术一字之差的苍术,燥力更强。

渗者,淡渗,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一滴滴地滴光,由上而下,从小便出。这里需要搞清楚,是从哪里渗下去。茯苓渗湿,是将中焦之湿渗到下焦,从小便出。用于除脾之湿,非常合适。

如果换成车前子、泽泻,行不行呢?不行。车前子、泽泻皆能利湿,但其起点就在下焦,从下焦入小便,排出体外,够不着脾。以此二药除脾之湿,南辕北辙,下焦已成干柴,中焦依是一片沼泽,冰火两重天。用药的讲究,这是一个例子。

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养血。

诸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个基础方,可随证加减化裁。

比如,气滞的情况。气虚者易气滞。这个好理解,江河之水,浩浩荡荡,则不易沉积泥沙,不易淤堵;枯水季,水少了,就容易淤堵。气虚则气滞,血虚则血瘀,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气虚者,要观察他是否有气滞的情况。具体看,是否胸脘痞闷。有这个情况,加点陈皮理气,为“异功散”。

人生不如意,在于讨厌什么来什么。脾喜燥恶湿,偏偏易湿。原因在于,水谷均需脾胃运化。脾气虚,不能正常运化,则水反为湿。所以,气虚则脾湿。湿聚成痰,痰阻气机,会加重脾气虚导致的气滞,双重气滞,气滞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不仅胸脘痞闷,且升降失常而恶心、呕吐。咳嗽的时候有痰。这种情况下,陈皮之外,再加半夏。半夏止呕,又可化痰除湿。陈皮、半夏之二陈,与四君子汤结合,就是六君子汤。

痰阻气滞的情况再严重一点,痰气互结,已经超出了“滞”的程度而不“通”了。不通则痛,有痛的症状了,胸脘疼痛。由气的原因造成的痛,当然要用行气之药,气行则痛止。行气止痛,古用香附,所谓“气病之总司”,现在用木香,行气的力量是很大的。还有砂仁,行气化湿。此即香砂六君子。

脾虚湿盛

还是脾虚的基础见证,但湿的症状明显。一个例子是泄泻。肠鸣泄泻,久泻久痢。另一个例子是女子带下。这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而且脾湿下流,湿浊下注。

脾虚的情况也重很多,长期脾虚,所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所谓面黄肌瘦。

根源在于脾气虚,当然要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但因为湿盛,要用诸多除湿之药。补气、除湿,是两个关键词。

人参益气养阴,山药、莲肉补脾,这是补的方面。山药的另一个功能是固肾。泄泻也好、带下也罢,都是搂不住的表现,山药固肾,可以加强固摄,不让这些湿浊肆意下流。

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陈皮、砂仁、桔梗,这七味药皆有除湿的作用,但除湿方式不同,前面四味淡渗、苦燥。陈皮、砂仁兼能行气,一方面可以除湿,另一方面起通补之用,补而不滞。桔梗一方面开宣肺气,通利水道,有利湿之用;另一方面载药上行。

参苓白术散,既可用于妇科,女子带下、量多清稀;又可用于小儿脾肺气虚,反复外感。之所以脾肺同治,一则培土生金,二是山药补脾润肺,桔梗载药上行。

脾虚气陷

阳气的功能中,固摄升举是重要的一块。脾主升,升清阳。脾气固摄,肠胃系统的器官都靠它系着呢。脾气虚,一方面清阳不升;水反为湿,脾湿下流,清阳、湿浊都往下跑,清浊不分,同流合污。清阳不举、脾湿下流,郁遏阳气,其结果是化火上攻而发热。

这种气虚发热,即李东垣所谓“阴火”。气虚发热,既不同于外感发热,又不同于阴虚发热。其特点是遇劳则发,稍动一动就燥热,上午易发,手心热而手背凉,休息一下可缓解。结合走几步就喘之气短,是气虚的表现。

另一方面,固摄无力。肛门、胃乃至子宫都系不住了,出现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状。

不能固摄而搂不住的,不止器官。气不摄血,故皮下出血、过敏性紫癜甚至崩漏。

根源仍是气虚,故以人参、黄芪。升举之药,升麻、柴胡。除湿,白术。行气,陈皮;养血活血,当归一药两用。整个方子,虽侧重补气,但气血兼顾、补而不滞。

这里,除湿不用茯苓,原因上面说过的。茯苓是把湿从中焦引入下焦,由小便出。这显然有悖于此方升举的本意,反道而行之,不能用。

培土、升清阳,是李东垣的最爱。这个方子,源出于他。

气阴两伤

有两种情况,会导致气阴两伤。一是暑热多汗。暑热,热迫津出为汗,汗多则伤津耗阴;气随汗泄,则气阴两伤。二是久咳伤肺,既伤肺气,又耗肺阴。两种情况的结果,都是气阴两伤。

气阴两伤。气伤则倦怠乏力、气短;阴伤则咽干口燥。

暑热的情况下,多汗。久咳伤肺的情况,因为阴伤,故干咳少痰,但咳则汗出。都有出汗的情况。

生脉散主之。这个方很简单,对症下药,不啰嗦。人参益气养阴,麦冬滋阴,五味子敛阴止汗。我特别喜欢这种简单的方子,简单粗暴有效,惟大医可以至简。

表虚

气虚所致表虚,表卫不固,毛孔开合失司,一则自汗,往外流;二则易感风邪,往里侵。这与桂枝证外感风寒而表虚不同,属于“虚从中来”。

玉屏风主之。黄芪固摄,白术燥湿止汗,防风治风。

虽只有三味药,但大有讲究。黄芪本有两大作用,一是益气,二是固摄。若仅为益气,小量即可;若用大量,必是固摄为主。此方黄芪即是大量,如同补中益气汤中之黄芪。

白术有生、炒之分。生者,燥湿止汗,此方之用。炒白术,健胃。焦白术,消滞。防风亦是一药两用,一则疏散风邪,二则抵御风邪

脾虚带下

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肝郁,则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这是一;肝郁,影响脾失清阳,故湿浊下注而为白带,这是二。

依然是补脾气的思路,人参补气,白术、苍术燥湿,车前利湿(不用茯苓,以免加剧脾湿下流,同参苓白术散;车前入心,起于小肠,正好治疗脾湿下流所致带下),山药固肾。但既然有肝郁的因素,需要调肝。肝的特点,体阴用阳。调肝之法,既要生血,补肝血之不足,又要疏肝,遂肝疏泄、条达之性。生血,白芍;疏肝,柴胡、黑芥穗。

基本拍手补气法

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开始可以轻拍,以后逐渐加重。以自己的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起不到刺激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作用。

拍手最好在清晨进行,如果觉得拍手时发出的噪音太大难以接受,也可以拍“空心掌”。手掌弓起,手指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但是这种方法的打击面缩小了,所以效果会差一些,因此拍打的时间要相对加长。

除了最基本的手掌相拍外,还可以左右掌背互拍,左右手虎口对拍,两手掌弯曲互拍,以一手的手刀击另一手的掌心,以掌心击虎口,两手握拳对拍。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大有讲究的。只要你细心阅读那张手掌穴位和反射区的图,就会明白,每一个小动作都对准了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穴位和反射区。刺激它们,就能打通经络,保证气血的通畅。

高级拍手补气法

(1)掌背轻拍背部及脊椎骨

脊椎骨的每一节都有督脉的穴位。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既可以抵御外邪,又可以温通经脉,滋润五脏六腑。两手握拳,用手背轻拍后背督脉上的命门穴,可以益气补肾,强腰壮阳,扶持正气。如果能同时轻拍后背膀胱经的穴位,补气效果更为明显。

(2)双手掌背拍打尾椎骨上部、左右臀部外侧

尾椎骨末端,道家叫做“尾闾”,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有便秘的朋友可以试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

接着用左右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最后轮流拍打臀部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拍打此处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胆的消化、供血、解毒功能。

很多爱美的女士们总是抱怨脸色暗沉,长斑,实际上这是因为体内的毒素造成的,每天用这种办法拍打,补督脉之气,促进排便,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内干净了,皮肤自然变得白皙透亮,由内而外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3)握拳击掌

一只手用力握拳,一只手张开,以拳击掌,可以强化手掌筋骨之力,从而强化手部末梢神经,来加强全身气血循环。做此动作时要配合脚步,边行走或者边踏步来握拳击掌。现在人们出门有车,上楼乘电梯,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双脚变得有气无力,脚上六条经脉的气不足,会导致肝、胆、脾、胃、肾、膀胱的功能衰退。

人的脚和手一样,也有很多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达全身的脏腑。脚反射区的气血堵塞,相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疾病。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练习拍手,手脚都能得到按摩刺激,是非常好的保健治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