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百病生,胃炎、结肠炎、消化不良,不妨试试这个百年名方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民以食为天”,的确,要是没有吃的,人们也无法生存。对于人体来说,即便是粮食殷实,但如果脾胃消化功能不好的话,那也依然会面黄肌瘦。
中医自《黄帝内经》诞生以来,都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后世医家更是创立了脾胃派,也提出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著名论断,不仅如此,民间也盛传,“脾胃虚弱百病生”,看来,脾胃之于人体,的确干系重大。
脾胃在人体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中医认为,脾可以运化水谷和水液,胃可以收纳水谷和消化水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人体的消化系统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果脾胃功能开始出现虚弱的现象,这就会让人们开始不爱吃饭,消化功能不好,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还会引发肾功能异常,导致皮肤水肿的情况。所以,脾胃虚弱不可小觑,及时发现,及时调理才是上策。
一提到脾胃虚弱的调理,自然与健脾益胃有关,中医在这方面的经典良方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医学正传》的六君子汤,《证治准绳》的人参健脾丸,这些经典名方在调理脾胃虚弱方面,的确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个奇效良方,却差点被人们遗忘了,它就是明代医学家缪希雍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里记载的资生丸。
资生丸,又名资生健脾丸、保胎资生丸,原本是用于调理脾胃、益气安胎的,但是随着后世医家对这个方剂的研究,发现缪希雍的这个资生丸实在是太好用了,不仅仅可以用于妇产科保胎所用,而且可以广泛运用于内科、儿科,只要是脾胃虚弱兼有轻微的湿热,都可以用上这个平和调理的良方。
那么,这个资生丸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全方由“人参三两、白术三两、白茯苓一两半、广陈皮二两、山楂二两、甘草五钱、怀山药一两五钱、川黄连三钱、薏苡仁一两半、白扁豆一两半、白豆蔻仁三钱五分、藿香叶五钱、莲肉一两五钱、泽泻三钱半、桔梗五钱、芡实粉一两五钱、麦芽一两”等中药组成。看起来药味好像有点多,但也不是“乌合之众”,而是精心配制而成。
仔细看资生丸这个良方,方中有四君子汤、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奇效良方的影子,不仅如此,古人对方药的炮制是十分严谨的,比如此方中的人参需要用乳汁浸泡,放在米饭上蒸透,然后烘干;又比如白茯苓,先要打成细末,用水澄去杂质,然后放在蒸屉上蒸透,晒干后再放入乳汁中浸泡,捞起后放在米饭上再蒸,然后晒干;白豆蔻和藿香叶虽然都要炒,但却不能见火;桔梗要用米汤水浸泡,去芦之后再蒸,晾干之后再用。
原本是补益脾胃的方剂,为何取名为“资生”呢?这主要取自《易经》,《周易》里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的说法,人的脾胃属土,有“坤元”之义,要想资生“后天之本”,必须要助其元气才可以。对于资生丸的妙用,正如《古今名医方论》所说,资生丸“既无参苓白术散之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能补能运,臻于至和。于以固胎,永无滑堕,丈夫服之,调中养胃。名之资生,信不虚矣”。
资生丸为何会有这般奇妙的作用呢?其实重在配伍,资生丸是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去掉砂仁,加上陈皮、白豆蔻、山楂、麦芽、黄连、藿香叶、泽泻、芡实而成,调理脾胃、益气安胎,药性平和甘润、补而不滞,原本是为妊娠安胎所设,所以又称“保胎资生丸”,但由于它的配伍消补兼施、清利结合,深受后世医家喜欢,常用来益胃补脾,调理脾胃虚弱的各种病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百年名方。
总体来说,资生丸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和胃、理气渗湿、止呕安胎的作用,主要用于妊娠脾虚呕吐或滑胎不固,以及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面黄肌瘦、疲倦乏力等症,一般舌脉上常以舌质淡、脉濡弱为辨脉要点。
资生丸的用途十分广泛,现代可用于各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可以用于小儿厌食、慢性肾病,不过辨证需要符合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的病机。对于资生丸来说,古人对于服用方法,也是颇为奇特的,需要用白汤或者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等嚼服。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