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中药在用药中出现的肝肾毒性事件,你知道吗?

文 / 药立方
2020-04-08 00:2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的人们越来越多,近年人们更注重中药养生保健,保温杯里都泡起了枸杞,但大多数人对中药存在误区,认为中药安全无毒,但实际上中医并没有这么说,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神农本草经》将所载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以补为主,无副作用,可长期服用,较多的常用方剂为中品。中品大多无毒,但也有部分有小毒,不可常服,下品毒性较大,内服用量极少,通常用于重病或疑难病,以外用居多。而作为法律效力的《中国药典》将有毒中药分为有小毒,有毒和有大毒,因此中药并非完全安全、无毒,不应擅自用药,要根据专业医生的医嘱用药。

此外,即使时被认为无毒的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正、伪品,炮制加工,配伍,用量等不当或者由于机体自身的特异性也会产生毒副作用,较为常见的是肝肾毒性,以下列举近年中药用药中出现的肝肾毒性事件。

1.马兜铃酸事件

、、、、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逐渐被发现具有肾毒性甚至有致癌风险,对此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至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仅含天仙藤、马兜铃和细辛3种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列于其中。

2.何首乌

何首乌作为一种十分受人亲睐的保健品,常被用来养护头发,滋养肾脏。但何首乌的肝毒性不可忽视,何首乌的肝毒性在临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统计了从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曾服用何首乌而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共计158名患者。其中有66例为仅使用何首乌及其制剂而导致的DILI,现阶段认为何首乌导致肝毒性的物质是其中的蒽醌类成分。何首乌在临床上的肝毒性虽然比较常见,但其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包括配伍,炮制和服药方式等,有研究表明制首乌的毒性比何首乌小,而且何首乌的肝毒性还具有一定的特质性。

3.大黄

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和鞣质具肝损伤性,但其又对由 CCl 4 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推测可能由于其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大黄对于肝脏的疗效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恰当可以减毒,但使用不当则易导致肝毒性。

4.“仙牛腱骨颗粒”临床试验肝毒性

“仙牛腱骨颗粒”由淫羊藿、补骨脂和杜仲等7味中药组成的配方颗粒,拟治疗骨质疏松症,但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造成6例严重肝损伤,1例死亡,分析结果认为其肝损伤系方中药物所致,但具体由哪些药所致还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在通过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发现菊三七、千里光、款冬花、川楝子等均具有肝毒性,服用这些中药及其制剂时应谨遵医嘱,不可自行随意服用。中医理论认为,人们患病主要由于体内平衡被打破,即出现“偏性”,而中药之所以可治疗疾病主要利用其“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以达治病目的,而每个人体质不同,机体状态不同,对于中药“偏性”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即便目前未被证实具有毒性的中药在服用时也应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药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