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下中药产品脱销,中医拓展国际化仍道阻且长
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下,中药产品正受到当地民众,尤其是华人圈的热捧。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内多家中药企业获悉,近期出口到海外的中药产品销量出现大增。如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透露,公司抗病毒类产品出口额较以往增加了十倍以上。
“以往香雪制药(300147.SZ)抗病毒产品,极少通过空运方式发往海外,主要是运费昂贵,但现在对方客户都要求空运,且还愿意承担运费。国内疫情期间,根据广州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组联开的新冠肺炎预防方,我们也推出了居家预防凉茶,也收到来自海外的许多订单,现在有些生产不过来。另外,考虑到海外运输方便,我们将产品生产从液体改为颗粒剂。”王永辉说。
近日,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和黄中药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占据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的白云山板蓝根在美国、东南亚均有销售,受疫情影响,目前美国等海外多地对板蓝根颗粒的需求量飙升,部分药店出现缺货,公司方面虽也在紧张生产并计划出口,但仍面临生产周期长、海外物流运输时间长等因素制约。
今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由以岭药业(002603.SZ)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颗粒被该方案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以岭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连花清瘟产品出口额占比还很小,但近期海外的需求量有所在增加。
回顾中国在抗击疫情中,中西医结合救治成为亮点。如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曾介绍称,此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新冠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可以根据症状进行辩证论治。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中医都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案。”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如今,海外正在加剧的新冠疫情,某种程度促成中医得到推广。但疫情过后,海外对中医的热情,还能否再维持呢?
我国是中药的资源大国,但中药出口总额还比较低,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中药出口总额仅达39多亿美元。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胡瑞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7年前的非典,中医在抗疫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且在国际上一时声名鹊起,但非典过后,国际上对中医的关注度又大大减弱,这次疫情过后,中医会不会也面临这样的难题呢?值得思考。
近日,由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当仁中医等联合发起了一场广东中医药支援全球抗疫公益行动。作为当仁中医的发起人,胡瑞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场公益行动发起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把国内的中医抗疫专家组织起来,把抗疫经验对接到海外,从而缩短海外救治病人时间,同时进一步在海外推广中医。不过,胡瑞连也坦诚表示,要将国内的中医抗疫经验推广到海外,尤其是海外的医院,仍面临一定难度,因为当地的医疗系统是西医主导的,或还难以接受中医。因此,目前的推广工作,也将主要集中在海外的中医组织层面进行。
而长期以来,中成药产品要到海外注册上市,并非易事。作为药品应具有明确的化学成分,以及每种化学成分的药效学作用,甚至每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及毒性的影响,但中药通常为多种成份的混合物,其化学成份并非完全清楚,药效学作用也不能完全确定。因此,中药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因此并不符合西方医疗市场的效用机制,从而导致难以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的认可。
“按照现在的西药注册体系,中成药产品并不是说完全无法实现注册上市,但要注册成功上市,难度的确很大,走中成药发展之路或不一定适合中医的国际化拓展。这次疫情下,我们有很深的体会,中医的发展,还是要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中医是讲究一人一方,近年来,公司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构建立的香雪智慧中医体系,包含中医药的个性化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个性化用药三个组成部分,可以自动实时接收医院‘电子处方’信息,根据病人的配方快速制造,然后再送到病人手中,如在武汉,我们每天为病人提供了六万份汤剂,做到了一人一方。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服务经验渗透到海外,如在海外的中医诊所,我们可以提供中药处方的处理加工服务等。我们也认为,海外的中医发展,还是要做个性化用药治疗方案。”王永辉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