苁蓉当归|雷神山医院C6病区的解毒“秘笈”

文 / 广东省中医院
2020-03-16 16:10

蓝字关注我们

截至3月14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C6病区)开科24天,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93名,其中重症患者17人,危重症3人,符合出院标准出院的61人

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出院证明

在第四批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队领队、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旭教授的带领下,病区实现中医药治疗全覆盖,且有53名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已出院37名)。从现有的临床疗效来看,患者入院后的各项指标和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医护人员与出院患者合影

作为病区主任,邹旭教授介绍了他和他团队的解毒“秘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中国最早记录的“疫病”见于周朝,《周礼·天官·冢宰》云:“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根据明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在《瘟疫论·原序》所述:“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插画:邹旭教授在为患者诊脉

他对这次的新冠肺炎的“疫毒”有如下认识:

一是识别毒之轻重

一般起病两周内的患者,毒邪较重;

舌苔厚腻、脉滑数或虚弱、毒邪亦较重;

重症、危重症常见喘憋气促,大便不畅,小便短赤,无汗出或汗出肢冷,伴神昏烦躁,脉促等危急象。

重症、危重症患者一般都伴有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低、心动过速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严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乳酸进行性升高;重型、危重型常有炎症因子升高。胸部CT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二是判断毒之部位

恶寒发热,毒邪在表;

咳喘胸闷,毒邪在肺;

心率过快,毒邪在心;

恶心呕吐、胃腹胀满,毒邪在胃肠;

大便不通,则毒在大肠;

畏寒发热发作有时、疲乏、腹胀,

毒在半表里之膜原。

邹旭教授介绍,根据长桑君脉法来定位毒邪最严重的部位,也就是邪正相争最为焦灼的地方。表现的脉象为“动脉”。

邹旭教授在为患者把脉诊治

三是分辨毒之性质

“疫毒”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核心病机,随着病程的进展,以及患者的体质偏颇,疫湿之邪容易兼夹各种证型:

与热结合而成热毒,

与寒结合形成寒毒,

与湿结合而成湿毒,

与瘀结合而成瘀毒,

与饮结合而成毒饮等。

通常要结合舌苔、脉象、症状来判断。

脉象能反映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脉诊是了解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情轻重及其预后的客观依据之一。

脉数多主热证,脉迟缓则主虚症、寒症;脉浮则病在表,脉沉则病在里。

那么如何解毒呢?

邹旭教授及其团队的解毒原则是:把《内经》中的“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1

开鬼门

即宣发肺气,毒从汗而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的首选方,其作用主要就是宣肺发汗。此外,桂枝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人参败毒散等均有该功用,医者可辨证用方。但要注意的是,解表要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

2

洁净府

即通利小便,可理解为祛湿化浊,毒从膀胱而泄

助三焦气化可通利小便,健脾胃可助祛湿,固护脾胃也可以补养正气,促进康复。临床上可以使用达原饮、三仁汤、五苓散、藿朴夏苓汤等。但针对素体脾阳不振的患者,不能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否则易伤阳气,还会导致湿邪加重。

3

去菀陈莝

意为通腑泻浊,毒从下而排

通腑泄浊也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腹胀、大便不通的患者,尽早通便有利疾病转归。大柴胡汤、承气汤、升降散等可大胆使用。但大便一日两到三次即可,不可致患者排水样便,导致机体失水,阳气下陷。此外,有是症,用是药,是中医几千年以来的一个用药准则。尤其有兼夹症的时候,毒邪最难清除,必须把热、寒、湿、瘀、饮等与毒分而治之。因此,解毒药物如炙甘草、金银花、皂角刺、连翘、黄芩、升麻等的加入有助发挥最大效能。

邹旭教授认为,素体较虚的患者,如年龄大,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或使用了大量药物(抗生素、激素等)耗竭肾精,导致阳气亏损的患者,是治疗的难点所在。这些患者往往有呼吸困难、血氧低、病灶吸收慢等特点。

针对这类患者,在解毒的同时,也要将其原来的病邪分解出来,共同解决,让疫毒毫无生存的环境与空间。如本身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多为痰湿体质,要加半夏、橘红之类的化痰药物;糖尿病的患者常以燥热为主,可加黄连、栀子等散热泻火之药。针对肾气升发受抑制,或功能受损的患者,要扶正祛邪以救肺,可用制附子、干姜等药物,针灸亦可快速提升正气,促使患者达到阴阳平衡,疾病则自然而退。

邹旭教授在为患者针灸治疗

综上所述,雷神山医院C6病区的解毒“秘笈”为:尽早解毒、尽早扶正、切脉抓独(治疗抓主要矛盾)。有助患者早康复,防止轻症向重症或危急重症转化。如《瘟疫论》所述“早拔去病根为要耳”。在施治过程中,以药物、针灸等方法,固本正气,通过人体内环境的改善,驱散体内疫毒,由空窍而出,同时根据不同兼症对症下药,直至痊愈。邹旭教授还强调核酸检测转为阴性的患者不代表“彻底安全”,也许余邪未清,可能出现“复阳”的现象。中医讲究“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若长桑君脉象的“动脉”“数脉”判断患者体内仍有邪正相争,余毒未清,则仍需观察治疗。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必须以解毒为治疗之根本

(点击看大图)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

校对:周登威、陈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