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湿气重吗?中医教你如何祛湿健脾调摄养生

文 / 固生堂中医
2020-03-11 00:05

说到湿气可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动不动就感觉浑身无力、油光满面、早上起不来床,感觉总是睡不够,除此这外湿气重的症状还有哪些? 为什么会导致脾虚湿重?日常如何自我调摄,健脾祛湿?下面固生堂天河北分院针灸科冯玥医生就教大家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重”!头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

经常表现为身体肥胖,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肢体浮肿,胸闷恶心痰多,泄泻肠鸣,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厚腻。

湿重常由脾虚引起。

脾能运化体内湿气,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调,体内的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体内,则表现为湿气重。

因此,湿气重的人,除以上表现外,常伴有脾气虚症状,如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口淡无味,爱流口水,皮肤松弛,面色萎黄或晄白,肌肉酸软无力,免疫力下降,怕风汗多,大便不成形等。

  • 为什么会导致脾虚湿重?

1、吃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最忌生冷,西瓜、香蕉、梨、火龙果、苦瓜、冷饮、生鱼虾蟹等属于极为寒凉的食物,过量进食后容易损伤脾胃,轻则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重则腹泻拉稀。

中医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体内湿重容易生痰。过食油腻、味重及坚硬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脾虚,如酒肉、糕点、坚果等均可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生湿生痰。

另外脾还怕撑,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会损伤脾胃,进而导致体内湿气积聚。

2、思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会导致五脏失调,“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脾脏位于人体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过度的忧思会损伤脾的运化功能,生活中思虑较重的人常常觉得吃不下饭,没有胃口。

3、居

“脾喜燥恶湿”,湿气重的地方也容易伤脾气,影响食物的运化,广州地处岭南,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湿热气候,梅雨时节湿气尤为严重。

因此,广东居民普遍难逃湿气重的困扰,甚至一些外地人到了广州以后,受到天气的影响,也容易出现各种脾虚湿困的表现。

  • 如何自我调摄,健脾祛湿?

一、饮食调摄

粳米又称为“大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可以健脾补气,益胃除湿。

《滇南本草》言:粳米可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食养食疗专著《随息居饮食谱》认为浓稠的米汤,可以代替人参汤,用以治疗虚症。

搭配健脾祛湿的食材如扁豆、薏苡仁(体质偏寒人群建议炒熟薏苡仁食用)、莲子肉、鸡内金、白术、淮山、大枣等做成米粥,健脾养胃最佳。

下面介绍几种食疗处方:

1)山药扁豆粳米粥

做法:山药50g,扁豆100g,粳米100g,同煮成粥。

功效:可健脾补虚,清暑利湿,对暑湿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等病有较好的疗效,对平素脾胃虚弱的老人及儿童,也是理想的夏季药粥。

2)黄芪枳壳鲫鱼汤

做法:鲫鱼1条(约150~200g),黄芪15~20g,炒枳壳9g。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加少量姜、盐调味,取汤饮。

功效:具有补气之功效,适用于脾气不足之人,老人尤其适宜。

二、起居和运动

湿气重的人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的季节应该避免湿邪的侵袭,避免涉水淋雨,以免内伤脾阳。

此外应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快走、瑜伽、太极拳等均可选择。

活动量应该逐渐增强,以微汗不过度疲劳为度,适宜的运动不仅有利于阳气的升发,还可以调节精神情绪,助于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笑口常开,以利于脾胃健运和气机升降。

三、中医理疗帮你事办功倍

1、拔罐

拔罐祛湿已经是广东人普遍的认识,拔火罐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疏通气血,同时把人体内的湿邪、寒邪通过体表就肌肤吸拔出来,使人精神百倍,常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穴位按摩: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屈膝,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到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按压有酸胀感。具有排湿利水,健脾理气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是治疗消化系统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粗隆前缘二横指(中指)。可化痰祛湿,疏经活络。

可对以上穴位进行按揉或艾灸,按揉是是指用指腹对穴位进行点、按、揉,用力时要均匀柔和,有一定的渗透力,以局部感觉或酸、或麻、或重、或胀为度。

2、艾灸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对准皮肤穴位进行熏烤的方法。具有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

《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艾灸能益气温阳,水湿为阴邪,常灸可使阳气充盛,祛寒除湿,畅通气血,调节脏腑的功能。

艾灸时以局部潮红,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