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身挂药袋,防瘟疫那些事儿你还知道什么

文 / 云南中医
2020-02-29 16:06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同瘟疫作斗争,2019年末爆发并至今还在持续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近年来的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虽然古代中医没有现代的诊疗设备,无法完全认识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但在同瘟疫的长期斗争中,医者们一样形成了一套瘟疫的诊治和预防体系,守护了中华国民数千年。

一、 把药物涂在鼻孔内

把药物涂抹于鼻孔内。《外治寿世方》记载:“雄黄研细末,水调多敷鼻孔中,即与病人同床,亦不传染。”用油调敷鼻孔,如《经验良方全集》记载:“辟疫方:用雄黄末,菜油调,涂鼻中。”除雄黄外,常用药物还有苍术、麻油、清油、米醋等。

涂抹的时间要注意。《身经通考》记载“初洗脸后,及卧时点”,还要“拈纸于鼻内,取嚏三、五声”。

这种雄黄敷鼻、苍术塞鼻、诸油涂鼻以及取嚏的方法,来源于《素问·刺法论》“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理论。涂抹防瘟疫的要点就是要守住鼻窍这一关,把疫气阻挡在鼻外,涂于鼻孔内的药物都可以防止疫气通过鼻腔进入人体。为了防止疫气浓重而会吸入部分浊气,通过嚏法就可以把人在瘟疫之家闻到的秽浊疫气经鼻再排出体外,免受传染。

这些药物中,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健脾,发汗祛风的功效;各种油具有清香开窍的功效;米醋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要注意的是,雄黄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上在使用雄黄时应特别注意剂量。

也有直接用多种药混合涂抹鼻孔的,常用方剂如人马平安散、紫金锭、透顶清瘟散、藜芦散、诸葛行军散等,还可以涂抹于穴位或其他部位。如《外治寿世方》记载:“辟瘟方,又名雄黄散。雄黄(五两)、朱砂、菖蒲、鬼臼(各二两),上四味,捣筛末,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甚至有的可以涂抹于全身,如《伤寒总病论》记载:“辟温粉:芎、术、白芷、藁本、零陵香(等分),为末,每一两半入英粉四两,和匀,常扑身上,无英粉,蚌粉亦可。凡出汗大多,欲止汗,宜此法。”

人马平安散、紫金锭、透顶清瘟散、藜芦散、诸葛行军散、辟瘟方(雄黄散)、辟温粉都具有辟瘟解毒、醒神开窍的功效,其散末剂型携带方便,便于涂抹,遇到突发疫情,使用便捷,可以有效避免瘟疫的感染或进一步发展。

二、焚烧、香薰、药浴辟瘟邪

焚烧:就是焚烧特定的药材,祛除邪气。《良朋汇集经验神方》记载:“凡遇天年大行瘟疫,四时不正,一切疠气者,多以苍术烧之,能辟瘟邪,至奇。”常用药物还有大黄、艾、降香、木香、丁香等。《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记载:“避瘟丹: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乳香、南苍术、北细辛、生甘草、川芎、降真香(各一两),一方加白檀香(一两),共为细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常用方剂还有避疫丹、雌黄丸、李子建杀鬼丸、七物虎头丸等。

药浴:就是在放了药物的水中沐浴,以辟疫气。《得配本草》记载:“桃枝:煮汤浴,不染天行疫疠。”《本草纲目》记载:“白茅香、茅香、兰草(并煎汤浴,辟疫气)。”《松峰说疫》记载:“避瘟方: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悬佩:就是佩戴香囊,把药物装进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等地方。《神仙济世良方》记载:“冬至日,用大黄一块约一二钱,将线穿好,合家大小佩之,瘟疫即不染矣。”《急救广生集》记载:“(辟一切瘴疾时气风寒时气)红川椒(去闭口者)以绛纱囊贮,椒约两许,悬佩近里衣处,一切邪气不敢侵犯。(《景岳全书》)”。《松峰说疫》记载:“正月上寅日,取女菁草末三合,绛袋盛,挂帐中,能避瘟。”常用药物还包括雄黄、花椒、降香、檀香、马尾松枝、桑根、艾等。也有佩戴复方制剂,《伤寒直指》记载:“辟疫法:乌头(四两,炮)、桔梗(二钱半)、白术(一钱),为末,绛囊盛佩之,同居闾里,皆不染疫。”《松峰说疫》记载:“务成子萤火丸:主避瘟疾恶气,百鬼虎狼,蛇虺蜂虿诸毒。萤火虫、鬼箭羽(去皮)、蒺藜、矾石(各一两,煅枯)、雄黄、雌黄(各二两)、羚羊角、锻灶灰、锤柄(入斧头木,烧焦,各两半),共为粗末,以鸡子黄、雄鸡冠一具,和之如杏仁大。红绸缝三角囊盛五丸,带左臂上,仍可挂于门户。”常用方剂还有辟毒丹、老君神明散、太乙流金散、避疫香粉等。

三、口服、含化药物,提高人体免疫力

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将药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包括捣、泡、煎等)后口服,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脏腑和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药效的发挥,提升人体的正气,抵御外邪入侵,也就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贯众清热解毒,菖蒲化湿开胃,生葛升阳解肌,在现代临床上都是预防或治疗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捣汁:《本草纲目》记载:“蒜(时气温病,捣汁服。立春元旦,作五辛盘食,辟温疫。)”常用药物还有生葛、芜青等。

含化:《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卫生防疫宝丹:粉甘草(十两,细末)、细辛(两半,细末)、香白芷(一两,细末)、薄荷冰(四钱,细末)、冰片(二钱,细末)、朱砂(三两,细末),先将前五味和匀,用水为丸如桐子大,晾干(不宜日晒)……若平素含化以防疫疠,自一丸至四五丸皆可。”常用方剂还有五症丹、福建香茶饼等。

泡水:将药物放入水杯泡服,《潜斋简效方》记载:“以枇杷叶拭去毛,净锅炒香,锡瓶收贮,泡汤常饮,取其芳香不燥,不为秽浊所侵,能免夏秋一切时病。”或把药物放在水缸或水井中服用,《救生集》记载:“时疫大行,自家水缸内每早投黑豆一撮,合家无恙。又五更潜投黑豆一大握于井中,勿使人见,凡饮水家俱无传染。”常用药物还有贯众、菖蒲根等。或食用水缸、水井中泡过的药物,如《万氏家抄济世良方》记载:“瘟疫不相传染方:赤小豆,以新布盛,入井中浸二日,举家各服二十一粒。”常用药物还有大豆等。

煎:《验方新编》记载:“立春后庚子日,煮蔓荆汁(即诸葛菜)不拘多少,举家大小人温服,可免时疫。”常用药物还有苍术、远志、乳香、赤豆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神仙百解散,常服辟瘟疫,治劳倦。山茵陈,柴胡(去芦),前胡(生姜制,炒),人参,羌活,独活,甘草,苍术(米泔浸,锉,炒),干葛,白芍药,升麻,防风(去苗),藁本(去芦),藿香(去梗),白术,半夏(姜汁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热服,不计时候,并进二服。如要表散,加葱白三寸,淡豆豉三十粒,同煎服,以衣被盖覆,汗出而愈。”常用方剂还有败龟汤、羌活汤、冷饮子等。

作者:杨丽娟,201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擅长中医内科、中医乳腺病及肛肠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