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治百病

文 / 医食参考
2020-02-23 08:05

百病生于“气”

郑钦安(1824年-1911年),清末著名伤寒学家。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

清代名医郑钦安对此有独到的体会,他在《医法圆通•万病一气说》中强调“用药以治病,实以治气也。气之旺者宜平,气之衰者宜助,气之升者宜降,气之陷者宜举,气之滞者宜行,气之郁者宜解,气之脱者宜固,气之散者宜敛。知其气之平,知其气之变,用药不失宜,匡救不失道,医之事毕矣”。

郑钦安认为,治病其根本就是治气,即调理人体不正之气,达到“阴阳平和、气机调畅”,这样医生的事就做好了,做到位了。

祝味菊(1884一1951),接受过中医、西医教育,是近代我国较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倡中西医结合的医家之一。

祝味菊也强调治病也即调理人体之气,治病的过程也就是驱逐邪气,匡扶正气的过程,他在《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正气与治疗之关系》中指出:“中医所谓正气即西医所谓自然疗能是也

何谓自然疗能?组织人体之细胞各个皆独立之生活机转,凡有益于生活者则取之,有害者则弃之,若遇外因侵害则起反应作用以抵抗之。

此反应作用名曰自然疗能。自然疗能可以使疾病有自然痊愈之倾向。”也就是说,正气乃人体为了自身的生命过程保持稳定所采取的自然修复与调整作用,是人体先天本能之活动与作用,与生俱来。

所以说:“扶正气为人体要素,任何人不能离正气以生存,亦任何医学不能舍正气以救人。医学之为用,不过辅助正气以调节病变而已。顺正气者生,逆正气者死,此自古治疗之大法也。”

《素问•举痛论》中也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表明,致病因素是造成人体气机失调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所以,治疗百病当以调气为要

正气充足则百病不生

人的生命本赖于一团真气,正气充足则百病不生。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机调畅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正常进行,反之气机失调则五脏六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新陈代谢失衡,势必百病丛生。

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必须注重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采取“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方法,使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在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强调“治气为要”的疾病治疗观。

同时还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形与神俱,尽终天年,使气不“上”不“下”,不“缓”不“消”,不“收”不“泄”,不“结”不“乱”,从而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归于正常,以达到《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调理不正之气可提高免疫力

调理人体不正之气可提高人的自身的免疫力,可促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达到不治病而病自愈的目的

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的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调“气”为首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根据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可知,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可以解郁导滞。

《素问•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病理产物的堆积还可以壅塞经隧,所以调“气”时亦应宣通府气,开窍道,给邪以出路。

总之,调“气”可以使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气”的作用下而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治病即治“气”

俗话说“治病要求本”,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本”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导致疾病产生的本源,根源。

“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说明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可以“调气治百病”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病的表现类别虽然各不相同,但从“气”的情况来说,不外乎气虚、气陷、气散、气脱、气滞、气逆等

1.气虚。表现为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动则汗出,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常选用补气之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等。临床上慢性胃炎、慢性荨麻疹、妊娠胎动不安、小儿低热、小儿鼻出血等可参照论治。

2.气陷。表现为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常选用具有升提作用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临床上子宫脱垂、脱肛、疝气、重症肌无力、原因不明的低热、习惯性流产等可参照用药。

3.气散。表现为自汗,或大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不固等。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宜选用具有补益固涩作用的药物,如人参、白术、山茱萸、五味子、芡实等。临床上遗精、早泄、男子不育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等可参照治疗。

4.气脱。表现为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出现这些症状时急当回阳救逆,代表方剂如独参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同时配合现代医学的急救措施。临床上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可参照治疗。

5.气滞。表现为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可针对上述不同症状选用药物,脾胃气滞常用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砂仁等;肝郁气滞常用香附、青皮、郁金、川楝子、乌药、小茴香等行气疏肝药。临床上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痛经、癔症等可参照治疗。

6.气逆。表现为咳嗽频作,呼吸喘促;呃逆、嗳气不止,或呕吐、呕血;头痛、眩晕,甚或昏厥、咯血等。可针对这些不同症状选用药物,肺气上逆之咳喘,常选用苏子、杏仁、厚朴、款冬花等;胃气上逆之呕吐、嗳气、呃逆,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丁香等。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神经性呃逆、幽门不全梗阻等可参照治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