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高,元凶竟是中药?

文 / 健客新健康
2020-01-19 00:13
去年,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患者一年吃掉百亿元保肝药,然而为何国外根本没这药》的报道在医药圈广为流传。在我国,肝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服用保肝药物,一是预防肝损害,二是在肝损伤真正发生时,用保肝药来治疗。有数据统计,中国人一年能吃掉上百亿的保肝药。而文中提到,关于保肝药的有效性,并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保肝药是否能护肝,暂且抛开不论。与其想如何补救肝损伤,不如想想如何避免肝损伤。我国由于服用药物而引发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当前急性肝损伤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论文称,在中国大陆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膳食补充剂(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图源:摄图网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和保健品是国人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中药被认为安全、无毒、无副作用。不少人不肯吃西药,更愿意选择通过中药进行调理。甚至一些身体健康的人也会没事喝点中药,认为可以强身健体。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中药的毒副作用也不能忽视,不能片面地认为中药就一定是安全的。部分中药药材本身含有有毒物质,长期服用可导致肝损伤。如含有有毒生物碱的川乌头、雷公藤、藜芦、常山、石榴皮、山豆根、苦豆子、野百合、千里光、菊三七等等;含有皂苷类的狼毒、望江南子、大戟、鸦胆子、何首乌等;含有毒蛋白的苍耳子、巴豆、蓖麻子等;含重金属肝毒性成分的朱砂、雄黄、轻粉、密陀僧、胆矾、铅丹等,这些有毒中药需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应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此外,抗结核类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均会引起肝损害。巯嘌呤、氟尿嘧啶、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更生霉素、丝裂霉素等抗肿瘤类药物可抑制肝细胞功能,影响肝细胞代谢。抗生素类药物中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于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专家表示,首先,不能滥用药,用任何药物都应把握适应证;其次,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服药期间一旦出现身体不适,怀疑与所用药物有关,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