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和六腑之间互为表里的关系

文 / 中华中医网
2019-12-26 16:09

六腑的生理特点为消化、吸收、排泄,所以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相互为用。

消化方面:由胃的腐熟、胆汁的参与、小肠的化物作用共同完成。吸收方面:由小肠泌别清浊以吸收精微,大肠的传导以吸收水分来完成的。排泄方面:由大肠的传导以排大便,膀胱的气化以排小便来完成的。消化、吸收、排泄虽然是三个不同阶段,但又相互依赖、相互为用。

三焦为水谷和水液运行的道路,参与了消化、吸收和排泄的整个过程。六腑以通为用,既分工又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素问·五藏别论》上有记载:“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人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脏腑为内脏的总称,脏和腑之间是五脏配五腑的关系。脏属阴,腑属阳;阴主内,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形成脏腑,配合成五对: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脾合胃、肝合胆、肾合膀胱。每对脏腑之间在结构上都有经脉相互络属;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心和小肠

心的经脉属心,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本表里关系。就二者的生理功能而言,心属火、主血,心火温煦、心血滋养,则小肠功能正常;小肠化物、泌别清浊,吸收精微,能化生心血。小肠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可概括在睥主运化的功能中,所以心和小肠之间的关系属心和脾的关系之一。

肺和大肠

肺和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在生理功能上,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和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肃降”和“传导”会影响脏腑气机,所以肺气肃降下行,布散津液,即可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糟粕下行,利于肺气之肃降,进而影响呼吸运动和排便。

脾和胃

脾和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脾胃运纳协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胃的“纳”为脾的“运”做准备,脾的“运”是适应胃继续“纳”的需要。没有胃的受纳和腐熟,脾无谷可运、无食可化;反之,缺少脾的运化,胃则无法受纳。所以,胃和则脾健,脾健则胃和。脾胃运纳结合,相互协调,才可以完成纳食、消化、吸收、转输等生理功能。二是脾胃升降相辅。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气上升,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即可得到疏布,胃才可维持受纳、腐熟和通降;胃气下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才可以正常运化和升清。所以,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辅,才可以确保“运纳”功能的正常。三是脾胃燥湿相济。脾胃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脾胃喜恶不同,燥湿之性相反,但二者之间又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胃易燥,得脾阴以制之,使胃不至于过燥;脾易湿,得胃阳以制止,让脾不至于过湿。所以,脾胃之间燥湿相济才能确保脾胃运纳、升降协调。

肝和胆

肝和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生理功能方面同主疏泄,肝胆属木,同主疏泄,而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调畅胆腑气机,促进胆囊排泄胆汁;胆主排泄通畅,利于肝发挥疏泄作用。所以,肝胆相互依存,相互协同,胆汁的分泌、贮存和排泄功能才能正常,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肾和膀胱

肾和膀胱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生理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同主小便方面。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浊者下降至膀胱转化为尿液,通过膀胱进行贮存、排泄;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又依赖肾的固摄和气化,让其开合有度。所以,肾和膀胱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小便的生成、贮存、排泄过程。

三焦为“孤腑”

三焦未和脏相对应,被称为“孤府”。但它却是通行人体元气、运行水液的通道,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脏腑不安,疾病来找

五脏的功能如果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与他们相表里的腑,进而导致整个人体的功能失调。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