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可化湿、利胆、疏肝、清热,对应使用的中药是这些
“因为饮食不节,一天吃五六次饭,顿顿大鱼大肉都吃得很撑,还每天在家玩电脑,一天玩12个小时以上,快要吃到120斤时,突然大便不成型,连续好几天,心里害怕呀。于是便找到中医调理,确诊时给了我2个字:脾虚。”
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小李当真是一头雾水:到底是什么脾虚?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了,就容易出现疾病,《脾胃论》也有一句能和它对应,即:“治脾胃既可以安五脏。”脾胃的健康,意味着身体的健康,而脾胃出问题,与饮食习惯脱不开干系,相比于北方人,南方人往往更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为何南方人更需要养脾胃?
之所以南方人容易出现脾胃问题,还得从南方人的饮食习惯说起。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仅会对粮食产生影响,也影响人的脾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土”在人体五脏中对应的就是脾胃,因此,最容易受“土”影响的就是人体的脾胃。
北方具有肥沃厚实的黑土地,土气厚实,因此当地人的脾胃功能强健,胃口大、吸收好;南方一带,不仅地势低,土壤也薄,因此南方人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差,喜欢清淡的汤汤水水,饭量也比南方人小。
正是因为“地卑土薄”的原因,南方人也更注意调理身体,特别注重“补脾胃”。说到“补脾胃”的中药,人们最常用的就是黄芪。不过,黄芪虽然是补脾胃的良药,很多南方人却容易出现燥热的情况。
因此,南方人不但更需要补脾胃,在补脾胃的时候还需要选择“清淡”的食材。另外,在补脾胃的时候,还应该清楚自身属于何种脾胃问题。
脾胃不和的三大类型
脾胃不和的问题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身体症状和原因,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脾胃寒湿、脾胃湿热以及胃热肠寒。
脾胃寒湿的治疗还需要考虑寒湿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引起的寒湿,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导致的寒湿,特别对于阳气不足,尤其是脾阳虚、肾阳虚诱发的内部寒湿,前者要驱邪,后者则需要补阳气。
脾胃寒湿的症状是隐隐发作的胃痛,特别是空腹、劳累或者着凉的时候疼痛感更明显,舌苔发白,且身体乏力。
脾胃湿热或是因为饮食造成湿热,或是因为湿热阻于中焦。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当脾胃湿热时,运化受纳功能皆失常,因而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的症状。并且脾胃湿热时,会使气机受阻,患者出现拉肚子的症状也是非常常见的。
胃热肠寒,是一种上热下寒的病症,胃热也是胃火是表现,经常喝酒、吃辛辣肥腻食物会引起胃火,但也可能是因为气滞血瘀等内部问题引起胃热。患者常常会表现出有口气、口部生疮的症状。肠寒又会引起腹部冷痛、腹胀腹泻等问题。
虽然脾胃不和类型多,症状杂,然而,中医上也有应对的调理方法,再复杂的脾胃问题都逃不过以下几种方法。
中医上调理脾胃有四种方法
第一种是化湿和胃法。当出现脾胃湿热类型的脾胃问题时,首选化湿和胃的方法,这种调理方法重点在化湿、和胃。如选用杏仁来化湿,选用黄岑、郁金等中药以和胃清热,又可选取木蝴蝶加强和胃功效,如果还有因脾胃湿热引起胃痛的话,可以加甘草和白芍。
利胆和胃法也常用于调理脾胃湿热症状,通过清热利胆,达到和胃的功效。中医上常用蒲公英、郁金、黄岑和青蒿四种中草药,缓解胆胃热气,再配合大腹皮和木蝴蝶以理气、和胃,若是有大便干燥症状,则可以选用生白术来缓解。
疏肝和胃法,这个方法常用来缓解脾胃问题中胃脘闷胀、便秘等症状,这种方法关键在于疏肝理气,以达到和胃降逆的效果,常用到柴胡理气,芍药解郁,另外,如果胃脘疼痛明显者,可以增加延胡索以缓解。
清热和胃法则能缓解胃热问题引起的反酸、口干口苦病症,此法重点在于清热,如使用黄连泻火,乌贼骨和浙贝降逆,与疏肝和胃法不同的是,清热和胃法还会用到吴茱萸,与黄连搭配,一热一寒,从而达到清肝、泻火又和胃的功效。
脾胃不和不是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调理,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不适,因此,要找对根源,并对症调理!
参考资料:
[1]善用本草养脾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适合南方人吃的“南芪”——五指毛桃[J].广东省中医院.2018(03)
[2]基于李东垣“脾胃盛衰论”探讨饮食不节所致脾胃不调的病机与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07)
[3]脾胃虚类证方药配伍规律的聚类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8(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